新汲水服一钱不过三五服效



<目录>续集卷之四\人部

<篇名>马绊绳

内容:马绊绳主煎水洗小儿痫(唐本草)烧灰掺鼻中疮(本草纲目)



<目录>续集卷之四\人部

<篇名>缚猪绳

内容:缚猪绳(本草纲目)主小儿惊啼发歇不定用腊月者烧灰水服少许(本草拾遗)



<目录>续集卷之四\人部

<篇名>牛鼻

内容:\x音卷\x
牛鼻 (本草纲目)木 主小儿痫草 烧研敷小儿鼻下疮(名医别录)木 煮汁或烧灰
酒服
治消渴草 灰吹喉风有效(本草纲目)【名】(李时珍云)穿牛鼻绳木也【合治】(普济方)
治消
渴饮水用牛鼻木二个男用牝牛女用牡牛者洗锉人参甘草半两大白梅一个水四碗煎三碗热服甚




<目录>续集卷之四\人部

<篇名>厕筹

内容:厕筹主难产及霍乱身冷转筋于床下烧取热气彻上亦主中恶鬼气此物最微其功可录(本草
拾遗)【合治】(王氏小儿方)治小儿惊窜两眼看地不上者用皂角烧灰以童尿浸刮屎柴竹火烘
干为末贴其囟门即苏○(圣惠方)治小儿齿迟正旦取尿坑中竹木刮涂之即生



<目录>续集卷之四\人部

<篇名>尿桶

内容:尿桶(本草纲目)旧板主霍乱吐利煎水服山村宜之(如宜方)旧箍主脚缝搔痒或疮有窍
出血
不止烧灰敷之年久者佳(本草纲目)



<目录>续集卷之五\兽部

<篇名>毛虫

内容:\x角无毒黄 牛 牛海牛日支牛山牛附\x
胎生KT 牛角主惊痫热毒诸血病○黄主惊痫癫狂(本草纲目)【名】毛犀(广志) 猫
牛(汉
书注) 竹牛(昨梦录) 牛(音作) 牛(音麻) 牛(音抽)(李时珍云) 者
髦也其髦可为
旌旄也其体多长毛而身角如犀故曰毛犀(汲冢周书)作KT 牛(颜师古)作猫牛(尔雅)
作牛
音皆相近也(山海经)作 牛西人呼为竹牛因角理如竹也或云竹即 音之转而 又竹音之转

(杨慎丹铅录云)毛犀即彖也状如犀而角小善知吉凶古人呼为猫猪交广人谓之猪神是也(曹

格古论云)毛犀即KT 牛也角之花斑皆类山犀而无粟纹其理似竹不甚为奇故谓毛犀观此则
KT之角胜于KT 而KT 之毛尾胜于KT 也又有野牛与此相类者并附于下【地】出西南

外居深山中野牛也唐宋西徼诸州贡之(中山经云)荆山多KT 牛【时】(生)无时【用】角

其尾名曰KT 亦可为旌旄缨帽之用(昨梦录云)西夏多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制弓极劲彼人

伪犀角卒莫能辨【质】状及毛尾俱同KT 牛KT 小而KT 大有重千斤者【色】(郭璞注云)
KT牛之属也其色黑(又昨梦录云)竹牛角甚长而黄黑相间【味】角味酸咸【性】角性凉
【代】
(李时珍云)KT 牛亦有黄彼人以乱牛黄但坚而不香云功用亦相近也其角亦可乱犀但无粟

(苏颂图经)误以为牯犀角者是也亦可用而功不及犀(昨梦录格古论)说之详矣 牛音危纲
目附
录○又名夔牛如牛而大肉重数千斤出蜀山中 牛(纲目附录)○(广志云)出日南及浔州大
宾县
色青黄与蛇同穴性嗜盐人裹手涂盐取之其角如玉可为器海牛(纲目附录)○(齐地志云)出
登州
海岛中形似牛鼍脚 毛其皮甚软可供百用脂可然灯(寰宇志)名潜牛(广志)名 牛日支牛
(纲
目附录)○(元中记云)出西胡及大月氏国今日削取肉明日其创即复合也山牛(纲目附录)
○状
如水牛而角有枝如鹿角



<目录>续集卷之五\兽部

<篇名>毛虫

内容:\x音毛 胎生\x
KT 牛喉靥主项下瘿气(本草纲目)【名】KT 牛音鬣尔雅 牛音偏 (李时珍云)
KT与旄同或作毛(后汉书云)冉 夷出KT 牛一名KT 牛重千斤毛可为旄观此则KT


名盖取诸此(颜师古云)KT 牛即 牛也(叶盛水东日记云)毛牛与封牛合则生 牛亦类
毛牛
偏气使然故谓之 是毛之遗种耳【地】出甘肃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时】(生)
无时【用】喉靥喉脆骨【质】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
爱护草木钩之即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杂白色者以茜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