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x
水甘草主小儿风热丹毒疮与甘草同煎饮服(出图经)【苗】(图经曰)春生苗茎青色叶如

柳无花多生水际土人多单服不入众药【地】(图经曰)生筠州【时】(生)春生苗(采)八月
十月
取【收】曝干【用】茎【色】青【味】甘【性】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走

内容:\x散生\x
地柏主脏毒下血其方与黄 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神效(出图经)【苗】(图经曰)根黄壮

丝茎细上有黄点子无花叶三月生苗长四五寸许蜀中九月药市多有货之【地】(图经曰)生蜀

山谷及河中府亦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取茎花【收】曝干【用】茎及根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紫背龙牙治咽喉中痛含咽之便效(出图经)【苗】(图经曰)其药冬夏长生【地】(图经
曰)
生蜀中【时】(生)夏冬生(采)无时【味】辛甘【性】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解】一切
蛇毒
甚妙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植生\x
攀倒甑主解利风壅热盛烦渴狂躁取叶研捣冷水浸绞汁服之甚效(出图经)【名】斑骨草

杖茎【苗】(图经曰)其茎叶如薄荷【地】(图经曰)生宜州郊野【时】(生)春生苗(采)
春夏取
叶【用】叶【色】青绿【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微毒 丛生\x
佛甲草疗汤火疮毒烂研如膏贴之(出图经)【苗】(图经曰)多附石向阳而生有似马齿苋

小而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地】(图经曰)生筠州【时】(生)四季皆有(采)无时【用】
茎及叶【味】甘【性】寒【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百乳草主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甚佳(出图经)【名】百蕊草【苗】(图经曰)此即百蕊草

三月生苗四月长及五六寸茎叶俱青有如松叶无花其根黄白色形似瓦松也【地】(图经曰)生

中府秦州剑州亦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取根【收】晒干【用】根【色】黄白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撮石合草疗金疮甚佳(出图经)【苗】(图经曰)苗茎高二尺以来叶似谷叶十二月萌芽生

二月有花而不结实【地】(图经曰)生眉州平田中【时】(生)十二月萌芽(采)二月取苗【收】
阴干【用】苗【色】青绿【味】甘【性】缓【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有小毒 丛生\x
石苋与甘草同服疗 及吐风涎(出图经)【苗】(图经曰)春生苗叶茎青高一尺以来叶

水柳而短【地】(图经曰)出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生【时】(生)春生苗(采)八月九月取【用】
茎叶【色】青【味】辛苦【性】散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百两金疗壅热咽喉肿痛取根含一寸许咽津效(出图经)【苗】(图经曰)叶似荔枝初生背

俱青结花实后背紫面青苗高二三尺有干如木凌冬不凋初秋开花青碧色结实如豆大生青熟赤根
入药用河中出者根赤色如蔓荆茎细青色四月开碎黄花似星宿花五月根长及一寸【地】(图经
曰)生戎州云南军河中府亦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月取根【收】晒干【用】根【色】
白赤【味】苦【性】平泄【气】味浓于气阴中之阳【制】凡使根捶去心用【治】(疗)(图经
曰)去风涎



<目录>卷之四十一\本草图经本经外草类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植生\x
小青治痈疮捣叶敷之甚效(出图经)【地】(图经曰)生福州【时】(生)三月生花(采)
三月
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