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不计时温服半钱治风冷失声咽喉不利○根合酒渍半日含漱其汁治喉
中及口舌生疮烂○根细切煎取二升空心人酒调服治妇人月信滞涩【禁】多食损药势又不利脚
【解】杀蛊毒(赝)革牛草为伪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

<篇名>菜之木

内容:\x无毒附子 植生\x
紫苏主下气除寒中○子尤良(名医所录)【名】桂荏【苗】(图经曰)苏乃紫苏也苗高二

尺茎方叶圆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俱堪入药用之尔雅谓苏为桂荏盖以其味辛而形
类荏乃名之然苏有数种有白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白苏亦是方茎圆叶不紫亦甚香实亦入药鱼
苏似茵陈大叶而香吴人以煮鱼故名鱼 生山石间者又名山鱼苏也(陶隐居云)叶下紫色而

甚香者入药最佳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苏不堪用【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

之(道地)吴中者佳【时】(生)春生苗(采)夏取茎叶秋取实【收】晒干【用】茎叶子【色】

【味】辛【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也【臭】香【主】解肌发表开胃下食【制】去根锉碎
用【治】(疗)(图经曰)茎叶通心经益脾胃煮饭尤胜单用茎去节能宣通风毒鸡瘕(药性论云)

除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研汁煮粥良(日华子云)除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一切冷气

气通大小肠○子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嗽润心肺消痰气
(孟诜云)除寒热(衍义曰)子定肺气喘急(补)(图经曰)子常食之令人肥健肥白身香(日
华子云)
子补虚劳【合治】子合橘皮服能下气○子合高良姜橘皮等分蜜丸空心下十丸治一切宿冷气及
脚湿风○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绢袋盛纳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饮之祛风顺气利肠○子一升熬杵
为末合酒服方寸匕日再服治梦遗失精○紫苏不限多少于大锅内水煎令干后去滓熬膏以赤小豆
炒熟杵末调煎为丸如梧子大合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治失血常服瘥○紫苏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
汁以苏子汁煮粳米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治香港脚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可践地者【禁】
紫苏汤多饮无益人脾胃寒者饮之多滑泄【解】蟹毒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

<篇名>菜之木

内容:\x无毒 植生\x
水苏(出神农本经)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以上朱

神农本经)主吐血衄血血崩(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鸡苏 劳祖 芥 (音祖) 芥苴
(七余
切)【苗】(图经曰)水苏乃鸡苏也此种多生水岸傍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花生节间紫白色
青济间呼为水苏江左名为荠 吴会谓之鸡苏南人多以作菜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谓鸡苏
水苏是两种陈藏器谓荠苎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及有香薷气辛荠苎叶上有毛稍长气臭
为异(蜀本云)叶似白薇两叶相当花生节间紫白色味辛而香者即水苏也(衍义曰)水苏气味
与紫
苏不同辛而不和然亦如苏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和雁齿而香少也【地】(图经曰)生九真池泽

江北甚多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六月七月【收】晒干【用】茎叶【色】青白
【味】

经曰)水苏作菜除诸气疾及脚肿石荠苎去风血冷气并疮疥痔漏并煮汁服(日华子云)鸡苏治

痿崩中带下血痢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并头风目眩并服之瘥(孟诜云)水苏熟捣生叶绵裹塞耳聋

烧作灰淋汁或煮汁洗头令发香白屑不生(别录云)茎叶煎取汁饮疗妇人漏下【合治】生鸡苏

合合香豉二协议杵研搓如枣核大纳鼻中治衄不止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

<篇名>菜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香薷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名医所录)【名】香茸 香 香戎 石香柔【苗】(图经
曰)香薷似白苏而叶更细一作香 俗呼香戎又一种石上生者茎叶更细而辛香弥甚用之尤佳今
人谓之石香薷也(衍义曰)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

气暑月亦可作菜蔬食之治暑气不可阙者也【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蜀郡陵荣资简州及南中诸
山岩石间皆有之(道地)江西新定新安者佳【时】(生)二月生苗(采)八月十月中采【收】
晒干
【用】茎叶穗【质】类白苏而叶细【色】黄绿【味】辛【性】微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
香【主】消暑气止霍乱【制】去根茎叶锉细用勿令犯火【治】(疗)(陶隐居云)作煎除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