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必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治】(疗)(药性论云)去热

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唾及腹中冷痛中恶腹痛体闷并去心腹积聚(日华子云)杀

虫(补)(唐本注云)饵实如槐子法久服轻身不老明目【合治】炒苦参带烟出为末合饭饮下
疗肠
风泻血并热痢○合酒清饮疗癞疾若觉痹即瘥【禁】久用揩齿伤肾使人腰疼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当归(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音癣)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音
羊)
金疮煮饮之(以上朱字神农本经)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

生肌肉(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干归 山蕲【苗】(图经曰)春生苗绿叶有三瓣七八月开

似莳萝浅紫色根黑黄色然苗有二种都类芎 而叶有大小为异茎梗比芎 甚卑下根亦二种大叶
名马尾当归细叶名蚕头当归大抵肉浓而不枯者为胜广雅云山蕲当归也似蕲而粗大说文云蕲草
也生山中者名薜又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而粗大者名当归也【地】(图
经曰)生陇西川谷今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道地)以川蜀及陇西四阳文州宕州当州

州松州者最胜【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根多韧润者为好【质】
类前胡大而多尾【色】黑黄【味】甘辛【性】温散【气】气味俱轻阳也又云阳中微阴【臭】
香【主】诸血疮疡【行】手少阴经足太阴经厥阴经【助】酒为之使【反】畏菖蒲海藻牡蒙恶
茹湿面【制】去土酒洗焙用【治】(疗)(药性论云)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女子崩中下血

胃冷止痢腹痛单煮汁饮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并齿疼痛不可忍者患人虚冷加而用之(日华子
云)治一切风一切血破恶血及症癖(汤液本草云)除血刺痛(东垣云)头止血○身养血○稍
破血
○全活血(补)(药性论云)补诸虚不足(日华子云)补一切劳养新血【合治】合人参黄
能补血
○合大黄牵牛能破血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麻黄(出神农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

赤黑斑毒(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龙沙卑 相卑盐【苗】(图经曰)春生苗至夏五月则长

一尺许稍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又似皂荚子味甘可啖皮红仁黑根紫赤色俗云有雌雄二种
雌者于三月四月开花六月结子雄者无花而不结子(酉阳杂俎云)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

盆子可食【地】(图经曰)生晋地及河东今处处多有之(唐本注云)开封府郑州鹿台及关中
沙苑
河傍沙洲上太多(道地)茂州同州荥阳中牟者为胜【时】(生)春生苗(采)立秋后取茎根
【收】
阴干【用】茎根【质】类小草而有节【色】青(根)黄赤【味】苦【性】温散【气】气味俱

阳也【臭】朽【主】解表发汗【行】手阳明经少阴经太阴经足太阳经【助】浓朴白薇为之使
【反】恶辛夷石苇【制】(雷公云)用夹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

上沫尽漉出晒干用之若不尽令人心闷(图经曰)丸散内用皆不必煮今取发汗但去节【治】(疗)

药性论云)茎散毒风 痹皮肉不仁壮热瘟疫○根能止汗(日华子云)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
肤逐风退热御山岚瘴气【合治】绵裹酒煮服治伤寒表热发疸冬用酒春用水及产后腹痛血下不
尽○合桂枝芍药杏仁甘草治伤寒○合射干浓朴治肺痿上气○去节合蜜炒水煎乘热服疗病疮
倒黑○根末合牡蛎粉粟粉扑之止盗汗【禁】不可多服令人虚



<目录>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蔓生\x
木通(出神农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以上朱字神农本
经)
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折 (音瓮)鼻息肉堕

去三虫(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附支 丁翁 王翁 万年 藤 (子)燕 子 乌
拿子 畜 子 桴 子【苗】(图经曰)生作藤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约二三寸每节有二三

枝头出五叶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