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或曰其苗即独帚也密州一种根作丛生每窠有二三十茎茎有赤
有黄七月开黄花其实地肤也至八月而 干成可采正与此地独帚相类按陶隐居谓茎苗可谓扫帚
苏恭云苗极弱不能胜举二说不同盖地土所宜而有肥瘠强弱之异尔【地】(图经曰)生荆州平

及田野今关中近地皆有之(道地)密州蜀州【时】(生)二月生苗(采)四月五月取叶八月
十月取
实【收】阴干【用】子【质】类一眠起蚕砂【色】黄褐【味】苦【性】寒泄【气】气薄味浓
阴也【臭】腥【主】益精补气明目强阴【治】(疗)(药性论云)治阴卵溃疾作汤沐浴去热风
(日
华子云)治客热丹毒(图经曰)叶疗大肠泄泻止赤白痢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唐本注云)茎
叶捣
汁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合治】合阳起石同服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为末酒调方寸匕治
积年久 腰痛有时发动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篇名>草之走

内容:\x无毒 蔓生\x
千岁 汁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久服轻身不饥耐老通神明(名医所录)【名】
芜 常春藤 苣菰【苗】(图经曰)藤生似葛蔓延木上叶如葡萄下白而小四月摘其茎有白

而甘五月开花七月结实八月熟时青黑微赤可食冬则叶凋此藤大者盘薄故云千岁 即诗所谓葛
者是也【地】(图经曰)生泰山川谷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叶(采)夏秋取茎【收】
瓷罐
收贮【用】茎中汁【质】类葛藤【色】白【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
朽【主】补五脏益气【制】捣取汁【治】(疗)(日华子云)止渴悦色(唐本注云)主哕逆及
伤寒
后哕逆更良(陈藏器云)藤水浸吹取气汁滴目中去热翳赤障【赝】 藤为伪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景天(出神农本经)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以上朱字

农本经)诸蛊毒痂 寒热风痹诸不足久服通神不老(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戒火 火母 救
火据火 慎火【苗】(图经曰)春生苗叶似马齿而大作层其上茎极脆弱夏中开红紫碎花秋

枯萎亦有宿根者人家多种于中庭或以盆盛植于屋上云以辟火谓之慎火草【地】(图经曰)生

山山谷今南北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四月四日七月七日取花苗叶【收】阴干【用】

苗叶【质】类马齿苋作层而叶大【色】花红紫苗叶青【味】苦酸【性】平泄【气】味浓于气
阴中之阳【臭】朽【主】火疮风疹【治】(疗)(图经曰)苗叶花治疮毒及婴孺风疹在皮肤不

者(陶隐居云)叶疗金疮止血洗浴小儿去烦热惊气(药性论云)除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
惊疾
○花能明目(日华子云)叶治心烦热狂赤眼头疼寒热游风丹肿女人带下(衍义曰)根研汁涂
火心
疮(别录云)茎叶生捣敷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者【合治】苗叶五两合盐三两同研绞

以手摩涂一切热毒丹疮○阴干苗叶一斤合酒五升煮取汁温分四服治产后阴下脱



<目录>卷之九\草部上品之下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茵陈蒿(出神农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山陈茵【苗】
(图经曰)春初生苗高五七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仍因旧苗而

新叶故名茵陈蒿今谓之山茵陈也江宁府一种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一种名白蒿亦似
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惟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最佳也【地】(图经曰)生泰山丘陵

岸及阶州和州江南北地皆有之(道地)江宁府绛州【时】(生)春初生苗(采)五月七月立
秋取
【收】阴干【用】茎叶【质】类蓬蒿而叶紧细【色】青【味】苦【性】平微寒泄【气】气薄
味浓阴中微阳【臭】香【主】黄胆湿热【行】足太阳经【制】(雷公云)用叶八角者细锉勿

火【治】(疗)(图经曰)除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及劳倦最要亦解肌下膈去脑

烦(药性论云)疗眼目通身黄小便赤(日华子云)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
症瘕
并闪损乏绝(陈藏器云)通关节去滞热伤寒(孙真人云)煮汁洗疗遍身风痒生疮疥【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