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疽癞病及 【禁】妊娠不可服【忌】牛肉



<目录>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篇名>草之木

内容:\x无毒 特生\x
茺蔚子(出神农本经)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以上朱字神

本经)子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臭秽 蕉萑 (茎) 益
母益
明大札 郁臭草 苦低草 贞蔚 负担 夏枯草【苗】(图经曰)叶似荏叶茎作四方棱至

节节开白花实似鸡冠子黑色陆机云韩诗及三苍皆云 益母也故曾子见子感恩刘歆亦谓 臭秽
即茺蔚是也【地】(图经曰)生海滨池泽及园圃田野间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
月取
茎九月取子【收】曝干【用】子茎【质】类菥 子【色】黑【味】辛甘【性】微温缓散【
气之薄者阳也【臭】臭【主】
(子)明目益精(叶)难产浮肿【制】(图经曰)唐天后炼益母
草泽面法五月五日采根苗具者勿令着土曝干捣罗以水和之令极熟团之如鸡子大再曝仍作炉四
傍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烧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绝经一伏时出之瓷器中研治
筛再研三日收之使如澡豆法【治】(疗)(陈藏器云)入面药令人光泽○茎敷乳痈恶肿痛服汁

浮肿下水(图经曰)茎煮食疗小儿疳痢沉困垂死者饮汁疗女子因热病胎死腹中及难产(唐本

肿丹
游等肿捣敷疔肿并取汁服使毒内消及滴耳中消 耳虺蛇毒敷之
后血晕心气绝【合治】茎煎

合酒服治折伤内损天阴则痛及产妇




<目录>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葳蕤(出神农本经)主中风曝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

老(以上朱字神农本经)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 烂泪出(以上黑字名医所录)
【名】萎萎 地节 玉竹 马薰 荧【苗】(图经曰)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茎干强直

竹箭杆有节节上有毛茎班叶尖处有小黄点三月开青花结青圆实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
可啖○谨按本经与女葳同条云是一物二名又云自是二物然女葳味辛性温主霍乱泄痢葳蕤味甘
平主虚热湿毒腰痛况葳蕤用根而女葳用苗叶二者主治既殊实非一物矣【地】(图经曰)生泰

山谷丘陵滁州舒州汉中【时】(生)初春生苗(采)立春后取根【收】阴干【用】根【质】
类黄
精而小异【色】淡黄【味】甘【性】平缓【气】气浓于味阳也【臭】臊【主】润肺除热【反】
胃卤咸【制】(雷公云)竹刀刮去节皮洗净以蜜水浸一宿蒸焙用【治】(疗)(图经曰)虚热
湿毒
腰痛(药性论云)时疾寒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陈藏器云)调气血(补)(日华子云)除烦
闷止渴润
心肺及天行热狂(药性论云)内补不足虚劳客热(陈藏器云)聪耳明目令人强壮(萧炳云)
补中益
气(日华子云)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合治】合漆叶为散疗五脏益精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

肌肤暖腰脚【赝】钩吻黄精为伪



<目录>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防葵(出神农本经)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

身(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

(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梨盖 房慈 爵离 农果 利茹 方盖【苗】(图经曰)春生叶


故名防葵今以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其防葵置水不沉野狼毒则不然以此为别尔【地】(图经曰)
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少室泰山襄阳望楚山东皆有之(道地)兴州【时】(生)春生叶(采)三
月三日
取根【收】曝干【用】根不 者为好【质】类防风【色】土黄【味】辛甘苦【性】寒散泄【气


一宿漉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拌了土气中炒令黄精汁尽为度【治】(疗)(药性论云)疝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悉能消散鬼疟百邪鬼魅精怪通气【赝】枯朽野狼毒为伪



<目录>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

<篇名>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柴胡(出神农本经)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