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唐本注云)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孽仍夹带云母滋润者为良

本经一名白石今有用纯黑如炭者误矣云母条中既云黑者名云胆又名地涿服之损人黑阳起石必
为恶矣经言生齐山齐山在齐州历城西北五六里采访无阳起石阳起石乃齐山西北六七里卢山出
之本经云或云山云卢字讹矣今泰山沂州惟有黑者其白者独出齐州也(别录云)惟泰山所出黄

绝佳邢州鹊山出白者亦好【时】(采)无时【用】肌理莹明者为佳【质】类云母而浓实【色】
白【味】咸【性】微温【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朽【主】扶阳益阴【助】桑螵蛸为之
使【反】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石葵畏菟丝子【制】火 水飞研用不入汤药【治】(疗)(药
性论云)除湿痹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日华子云)止带下温疫冷气(补)(药性论云)益肾
气精乏
腰疼膝冷暖女人子宫(日华子云)补五劳七伤(衍义曰)主男子妇人下部虚冷【忌】羊血



<目录>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

<篇名>石之石

内容:\x无毒附砥石 土生\x
砺石主破宿血下石淋除症结伏鬼物恶气烧赤热投热酒中饮之(名医所录)【名】磨石【地】


极细磨汁滴目除障暗烧赤投酒中破血瘕痛功状极同名又相近应是砺矣禹贡注云砥细于砺皆磨
石也【时】(采)无时【臭】朽【制】研细水飞过用【治】(疗)(图经曰)磨刀石 敷蠼





<目录>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

<篇名>石之石

内容:\x无毒 石生\x
桃花石主大肠中冷脓血痢久服令人肌热能食(名医所录)【地】(图经曰)本经不载所出

土注云出申州钟山县今信州亦有之形块似赤石脂紫石英辈其色似桃花光润而体重以舐之不着
舌者为佳陶隐居解赤石脂云用义阳者状如豚脑色鲜红可爱苏恭以为非是此即桃花石也(衍义
曰)桃花石有赤白两笄有赤地淡白点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淡赤点如桃花片者人往往镌磨为器
用今人亦罕服食【时】(采)无时【用】舐之不着舌者为佳【色】红白【味】甘【性】温缓
【气】
气之浓者阳也【臭】朽【主】温肠止痢【制】研细水飞过用【治】(补)(蜀本云)令人肥悦





<目录>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

<篇名>石之土

内容:\x无毒 石生\x
石脑主风寒虚损腰脚疼痹安五脏益气(名医所录)【名】石饴饼【地】(陶隐居云)生名

土石中此石亦钟乳之类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软易破今茅山东及西平山并有凿土龛取之俗方不
见用仙经有刘君导仙散用之又真诰曰李整采服疗风痹虚损而得长生唐本注又云隋时有化公者
所服亦名石脑出徐州宋里山初在烂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鸡卵或如枣许触着即散如面黄
白色土人号为握雪 石此种实非下品握雪 石也【时】(生)无时(采)无时【质】类土粉
【色】




<目录>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

<篇名>石之石

内容:\x毒附浮石 土石生\x
石蟹主青盲目淫肤翳及疔翳漆疮细研水飞过入诸药相佐用之点目良(名医所录)【地】(
图经曰)生南海今岭南近海州郡皆有之体质石也而都与蟹相似又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
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又一种入洞穴年深者亦然(衍义云)石蟹真似今之生蟹更无异

但有泥与粗石相着尔又有浮石平无毒亦产海滨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无出此石及治淋止渴杀
野兽毒水飞亦治目中翳有效故附见于此【时】(生)无时(采)无时【用】形体全具者佳【质】
状如生蟹【色】青黑【味】咸【性】寒软【气】气薄味浓阴也【臭】朽【主】消痈肿去目翳
【制】去泥并粗石细研水飞过用【治】(疗)(日华子云)催生血晕天行热疾并熟水磨服(浮
石)




<目录>卷之三\玉石部中品之上

<篇名>石之金

内容:\x生有毒熟无毒 石生\x
金屑主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除邪毒瓦斯服之神仙(名医所录)【名】生金(宝藏论云)
凡金
有二十种 还丹金 水中金 瓜子金 青麸金 草砂金 以上五种是真金堪入药用 雄黄金
雌黄金 曾青金 硫黄金 土中金 生铁金 熟铁金 生铜金 偷石金 砂子金 朱砂金
白锡金 土碌砂子金 金母砂子金 黑铅金 以上十五种是假金不入药用【地】(图经曰)

之所产虽有数处而梁益宁三州尤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