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就看轻,谁还遵国家法度?”言还未了,时下怒恼十四王爷,站起身形,将怀中所抱的镇国闹龙铜锤拿起,用锤指定夜龙、夜豹,大骂:“贼子!
  你们哪晓刘墉的虎头铡是铡奸不铡忠,先铡后奏。大约你父子依仗系国戚,在市井横行,被刘墉访明,方正国法。主子护短,偏向你等,皆因看在西宫面上。我也明知,我一不作二不休,舍了我这王位不要了,我先打乾隆,后将你两个贼子打死,我看有多大的乱子!”言罢,举锤往上走。乾隆皇爷暗说:“不好!”
  口呼:“皇叔休要粗鲁,朕赦刘墉无罪就是了。”立刻传下赦旨。
  刘墉随旨上殿,叩谢不斩之恩。
  只见黄门官上殿跪奏:“刘同勋还朝,在午门外候旨。”乾隆皇爷传旨:“宣他上殿!”刘同勋随旨上殿,行了三跪九叩首之礼,请了圣安,跪奏阅边之事:“各府州县风调雨顺,民情安靖。惟良乡县李家寨之李纟唐、李红横行霸道,抢男霸女,欺压良善。依仗阁老夜里红系姑表亲戚。现有告状民人罗会通、民女金姐、凤英,皆在午门外候旨亲讯。”乾隆皇爷传旨,宣罗会通、金姐、凤英偏殿诉冤。一声旨下,男女三人入午门,在殿前一齐跪倒,各将自己的冤枉从头至尾一一诉清。乾隆皇爷心中不悦,眼望十四王爷,口呼:“皇叔,此案怎样科罪方服民心?”十四王爷口尊:“圣上,此案李纟唐、李红依仗夜里红的势力横行霸道,夜里红虽然铡死,死有余辜;父作之,子述之,令夜龙、夜豹备办棺椁,到东阁府盛殓夜里红的尸身,贬家为民,永不叙用。带尸棺搬出北京。”皇上允奏,夜龙、夜豹充罚谢恩,下殿而去。
  王爷复奏:“良乡县知县郭得平私通恶霸,苦害黎民,理应斩首。姑念他授孔孟心法,宜削官革职。”圣上允奏,郭得平谢恩而去。
  王爷复又奏道:“罗会通乃是守法的良民,灾祸从天而降,宜当捉拿李纟唐、李红后,将恶霸宅院赐与罗会通居住,另娶民女为妻,以慰其心。”圣上允奏,罗会通谢恩退出午门,回良乡县而去。
  十四王爷复又奏道:“金好善乃是两榜进士出身,死得甚苦。其妻贤德,遇难受苦,金姐、凤英二女子贞烈,赴京鸣冤,受了些惊惧颠险,其情可悯。圣上还须格外抚恤方是。圣恩浩荡,发下帑银,将夜阁老府改修为招安府,赐给王氏节烈牌坊,赐二女子为双贤公主,预为国家之瑞兆也。吾主上裁!”乾隆皇爷龙心大悦。发下上谕:“金好善追封为翰林院庶吉士,封王氏为淑节宜人,金姐、凤英为御儿双贤公主,招安府内栖身,另日择选东床。先入正宫院参拜皇娘。钦差镇殿侯吴能领三千御林军赴良乡县李家寨,捉拿恶霸李纟唐、李红,并满门家眷。
  凡有被抢遭难的妇女,勘明释放,令家中人领回,余者立斩。
  古安县中提出王氏来京,着照所请,余依议。钦此!”圣上袍袖一抖,卷帘朝散。
  文武官员齐下朝纲,各回府第。惟镇殿侯吴能手捧旨意,不敢回府,退出午门上马,竟奔御教厂,点了三千御林军,放炮起队,直扑良乡县李家寨而来。来至李家寨,将庄村围了,进了庄,奔至府门,闯进去逢人就拿,共合拿了八十三口。放出被抢的妇女二十七口。竟有五十六口被绑将院中,金银米粮、什物器皿查明上册,交与罗会通收管。吴能督队,在良乡县提出王氏,一同赴京。进京将御林军扎御教场,上殿复旨。圣旨下,钦命吴能监斩李纟唐、李红,并其家眷,人人枭首。看到此间,有俚语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无报,时候未到。
  第一回 上参本嘉庆私访 天顺当宝庆施威
  大清江山归一统,嘉庆圣驾坐北京。
  石庵上殿捧本奏,天顺当内访恶凶。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且言大清国自太祖高皇帝开基定鼎以来,一统江山,君正臣良,诸邦外国附庸纳进朝觐。真是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至仁宗睿皇帝,登基驾坐九五,年号嘉庆,王公大臣辅佐,临朝听政。
  这一日临朝,静鞭三响,嘉庆皇帝已登九五。只见左班走出一位臣宰,手捧本章,在品级山行了三跪九叩朝王礼,跪在丹墀,高举本章。嘉庆皇爷见是吏部天官铁脖刘墉上本,龙心暗想:“这又不知参劾哪家官员?”遂命司礼监接上本来。卷帘散朝,袖本回宫,驾坐御书房,展开本章,闪龙目阅看。见本章乃参劾九门提督和珅。本内所言:“和珅家金砖墁地,家中有铸就的金山银山,有敌国之富。皆因在通州开设一座‘天顺当’,当内私安十三盘铸钱炉,竟铸沙板剪边鱼眼。人若去当当,一半制钱,一半私米,取息六分。若有说闲话或搅扰天顺当,门前撮着油漆棍,无论举监生员,打死勿论。势恶霸道,人人不敢侧目。”嘉庆皇爷览毕暗想:“世上竟有这样的恶霸!有心不信,刘墉从来无虚奏之本。不如朕前去访察一番。”想罢,在更衣殿更换一件蓝布袍,青缎帽衬,腰系一条河南带子,足登薄底旧缎靴,腰挂槟榔荷包。又打点一个小包袱,内包一件传国宝衣,飞龙小马褂上坠着十三个虎头扣,上安猫儿眼大的十三颗避尘珠。有避火缎沿着领子,若穿在身,冬暖夏凉。
  复又包上《百中经》、《玉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