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李金华一阵伤心,不过作了短诗一章,后来到了庙中方才写出,主仆五人在那野外,散淡消遥,不觉已是更余。听见远远有人说道:“我自从在观音堂,领了吊数多钱,到了家中竟得了个病儿,活也不能作,一个工钱也没得存下。可怎么着好呢?”一人答道:“者谷子已竟熟了,掐点穗子,【使得么。】暂且糊口罢。”前人道:“若是那么着,对的着那李先生么?”【者还罢了。】答道:“不掐好人家的,那宗刻薄人家,何妨掐他点。”前人道:“与其那么着,吾2个皮脸再找李先生去哩。”答道:“人家要说咱不要分。【各管各人,莫要咱那咱的。】又去胡弄他的钱,你怎么样呢?”前人道:“我并非胡弄他去,于心无愧,人家就看不出来么?你当是人家没有点眼力么?真的假的自然看得出来。”【那知人家更听得明白。】答道:“那么着,我也同你走走。”李金华听到者里,便要招呼他们。杜雨亭道:“不可招呼,等到明日,他们若去找咱,便是没掐庄稼。若不去找咱,就是变了卦。到底看看他们改了没有。”李金华道:“是者样说到的,兄台所见比弟深远。”
说着便回到庙中歇了一时。李金华便将其诗写出,递于杜雨亭观看。不知是些甚话?下回分解。

注解:
昔朱子以小学教人,颇得孔圣传薪之法。鲁斋许氏益之以忠孝二经,所谓教之以正也。以故当时之受教者,未讲文字,先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节,即莫不力体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及其堪入大学。然后课以经史,博以六艺,华以文章、诗、赋、策、论,责以格致诚正之功,修齐治平之术,童而习焉,长而安焉。身一出而天下皆引重焉,致君泽民,易风移俗,胥是道也。即在女子,惟议针黹、酒食,首先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之修。内言不出于阃,外言不入于阃。遇有念佛会场,焉有斗牌之恶习,闲谈之积弊哉。所以条规,不设于往古,而自无或犯条规之人焉。自后世不以小学示人,浸失圣教之真传。由是恶习丛生,弊端百出。教人者,虽仍教之以正,亦不得谓教之以正也。传云:“教之以正,盖欲仍先以小学教人,复延圣教之。”真传耳。岂但为惩创女子已哉。
理注:
上回庄严大殿是富润屋。此有老媪严氏是庄严中正,助兴正念,是德润身心广,才能体胖,身心俱正。一正能压百邪,所以众妇女无言可答。又言念佛会,是自性道场,然佛字作正字看以觉字解。以正觉念佛,才能遣除妄念。又黄玉桂者,正柱其心立起规条。十二条者,是十二因缘助道法者。念佛之法,题王巳精神外不入,内不出,才能一心不乱,此一段心法。以念佛为宗,又申、杜、李主仆五人,出村外祭奠,是用七月中元。正是七大圆融,尽归一孝字。三人作诗,慎终追远地步,为佛为仙,莫未乎孝矣。
偈云:
三教由来孝为先,伦理纲常是根源。
念佛一法为最孝,超拔父母出九泉。

第二十七回伤心诗孝思搁笔离母计毛胜传书
话说杜李主仆祭奠回庙。李金华写出诗来,递与杜雨亭,杜雨亭接过一看,不觉泪洒纸上。又少定一时,方仔细看来,【此等血心诗句,在雨亭青眼中,岂忍粗忽看过。】只见写的是:
采彼荼毒,不知其苦。
嗟游子兮,涕泣如雨。一解
之彼旷野,瞻望南国。
先父母兮,千里阻隔。二解
之彼荒原,焚化纸钱。
清酒三奠,难到九泉。三解
嗟我良朋,携手同行。
交相顾兮,言难尽情。四解【古调独弹。】
看毕,也提笔写了两首绝句,递与金华道:“粗句不堪,难以见人,既有所成,必乞哂正。”李金华一看,见写的是:
读诗久废蓼”篇,不敢分心到墓前。
老泪欲流频拂去,怕他滴下透重泉。
寂寂无言叹此生,双亲相继谢人情。
偶然欲写思亲句,二十余年凑不成。【千古绝唱。】
李金华看毕,申孝思将他二人草稿,全拿过去,看了一遍。也提笔在手,将墨磨好,刚欲落笔,那泪普漱漱,滴满胸前,一字也写不出来。【伤哉孝子之痛怀。有难以言传者;而孝子之至情,尤有难以笔书者,故申孝思无声之诗,较有声之诗,愈见沉痛。何则孝从心生,故泪从心滴,可谓不着一字,尽露天真,愈足动人之孝思。呜乎,父母之不得见也。旷野四顾,其情何堪。怅景物之苍凉,愈思愈远。履霜露之点滴,一步一惊。虽先人音容杳杳,缅想犹生。而孝子神魂依依,孺怀莫释。阅者细思无声之诗,应共堕无声之泪,于一致祭。思及其亲焉,亦当有搁笔时。】杜李二人,反将他劝了一回,方才止住泪痕。又说了一回闲话,也就安眠。
到了次日早晨,尚未梳洗,从外面来了二人。直入禅堂,与李金华请了个安,又问了申杜二人好。李金华让他坐在一旁,问道:“你二位到此有甚么事?”一人答道:“李老爷不认的我?我却认的李老爷。你老人家不记的麦秋时候,开恤贫会么?我二人全来领过钱,者就是众人认一人,一人难认众人。”李金华道:“有甚么事罢?”答道:“领钱之时,我听见你老人家说的那些好话,无奈到家之时,身得重病,卧不能起,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