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此君臣大义之中也。是故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武之时中也。周公之诛管蔡。大义灭亲之中也。伊尹之放太甲。师保寄托之中也。当文王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至德者、周之至中也。纣之时小康世也。小康重家族。家族在血食。比干以宗室之亲。谏而死。不足以正君保国。微子以宗室之亲。力不易位。去存先祀。箕子以宗室之亲。不忍远避。佯奴以待感悟。此当时贵戚之中也。故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之行中也。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知大道之不行。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以传於后世。以待后之学者。孔子之中也。再伸言之。如言当谨。行当慎。言行之中也。故曰言而有信。言必信。然有子云。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夫言又不必信者。视中之所在也。汉儒因有经权之别。不知君子处事。惟中是从。故曰君子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者。乐中也。故夫中者。可为法於天下。传於后世。不中则为天下后世戒。故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之於人道。有三乘之教。言必信。行必果。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忠信之道也。忠信者。中之下乘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之道也。忠恕者。中之中乘也。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中和之道也。中和者。中之上乘也。教有三乘。以人有三才故也。生而知之者、上也。中行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狂者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狷者也。三者皆中人以上之人。可以语上也。故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此中於人道之大较也。(刍谈录)

第八十三礼拜色难新义

民国二年十月十九日记

问、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作何解也。答、(白话解)子夏平日尽孝。系外面事事顺亲之意。而心中稍形勉强。致乏愉悦之容。故夫子告他曰。色难。难外面顺从。而心中有不愉者。必现之於色。色者、由心发於外也。色容不正。身孝而心未孝也。亦非人子孝亲之心也。有事弟子服其劳。凡父兄师长。居我之上者。有事、必要代其劳。能代其劳。而心中就有孝也。有酒食。先生馔。酒食者。待宾客之事也。先生、凡比我高明。能与我排难解纷。辨难析疑。皆称为先生。先知觉者。即是先生。馔者、敬奉也。常存敬老尊贤之心。曾是以为孝。系指酒食服劳而言。以形容其色难耳。

(官话解)色者、至诚之真色。由中发外。乃先天之形色。故夫子言色难。有事、指父兄之事。服其劳。以身代之也。有酒食。包宴会在内。先生指父兄师长。馔、奉养也。曾是以为孝。指代劳之事。有力可为。有物可馔。本不难也。惟色必先有敬爱之至诚。乃有愉色婉容。故曰难也。

(文话解)子夏事师。如事神明。能严威俨恪。而外少和平。一日问孝。夫子告以色难。有诸内必形诸外也。有事、则劳在弟子。有酒食。则馔在先生。至於父母。以温恭为事。岂徒以严威为事乎。夫孝为百行之原。还本来之元气元神。有一毫外慕。即与本来之性不合。非纯孝也。盖外顺其事。而内无实敬。事顺而心未顺。色所以难也。其有不难者。因孝由先天之真性发现。觉天下之事无足以解忧者。惟顺於父母可以解忧。盖纯孝之人。必有深爱。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然此皆得先天之元气。上合天心。若在后天。为情欲所染、则难也。(问谈录)

问、前星期。言中字之於人道。既得闻命矣。敢问儒氏之中。其详可得闻与。答、孔子问礼於老聃。老聃告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者。儒氏之分定也。在亲民者。释氏之分定也。在止於至善者。道家之分定也。孔子为吾儒之大统。人道之代表。故就明明德一句。发出内圣外王。一贯之旨。(修身以上为内圣。齐家以下为外王。诚正修。将以齐治平。故曰一贯内圣外王。)明明德者、明明德於天下也。平治天下。为人道之极轨。论之綦详。亲民至善。存而不论。此人道之确凿也。人道素位为本。故为人君。尽君道。为人臣。尽臣道。曾子之思不出其位。即素位而行也。孔子有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不敢不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皆素位而行之至显也。素位而行者。以现在立说。非若佛氏之三生品论。故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季路之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现在立说确凿。)又非若道氏之天道好还。疏而不漏。故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皆人道之殊於性道、天道也。亦人道之中也。

问、既闻天地之道。只此一中。三教之道。只此一中。是无人无中。无物无中。无事无中。无时无中。敢问今天下之中安在乎。

答、在大同。

问、大同二字。为今日文明各国之口头禅。希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