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不足以仰追三百。毋亦枝叶具而本实先拨乎。风雅不绝。李。杜勃兴。其才力雄杰。陵轹古今。瑜。亮并生。实亦未易轩轾。自元微之著论。始先杜而后李。顾其所以推尊子美。祇就词调格律言之。则太白之分道扬镳者固自有在。此徒以诗言诗。而未探夫作诗之本。宜论者多有异同也。夫子美以疏逖小臣。旋起旋踬。间关寇乱。漂泊远游。至于负薪拾梠。饣甫不给。而忠君爱国之切。长歌当哭。情见乎词。是岂特善陈时事。足征诗史已哉。东坡信其自许稷。契。或者有激而然。至谓其一饭未尝忘君。发於情。止於忠孝。诗家者流断以是为称首。呜呼。此真子美之所以独有千古者矣。予曩在书窗。尝序其集。以为原本忠孝。得性情之正。良足承三百篇坠绪。兹复订唐宋六家选。首录其集而备论之。匪唯赏味其诗。亦藉以为诗教云。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衤夸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徵。焱欠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寮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祇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原选者评。杜之五古。从古人变化而出。独辟境界。严羽谓其。宪章汉魏。取材六朝。其自得之妙。则先辈所谓集大成者。王世贞谓其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沈雄为贵。是已。此篇起语兀傲。甚愧丈人厚。二句叠语归题。别有风神。一结旷达。收转前半。意在言外。所谓。篇终接混茫。也。故前人多取为压卷。总而论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之根柢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志愿之端倪也。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见恋阙之诚。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明洁身之义。磊磊数语。本末具见。
  岂寻常赠答。汗漫敷陈者所可比哉。
  苏轼曰。子美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盖灭没於烟波间耳。宋敏求谓鸥不解没。改作波字。便觉神气索然。
  朱鹤龄曰。此诗前乃陈情也。意最为委折而语非乞怜。应与昌黎。上宰相书。同读。
  范元实但称其布置得体。未为知言。
  。年谱。天宝六载。诏有一艺诣毂下。李林甫命尚书省皆下之。公应诏而退。
  送高三十五书记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棰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原选者评。送书记却从主将发端。设为商略。以讽穷兵之非。立言有体。中陈规戒。末致缠绵。词意并到。
  鲍钦止曰。或谓唐时参军。簿尉受杖。非也。昌黎赴江陵诗曰。栖栖法曹掾。何处事卑陬。何况亲犴狱。敲榜发奸偷。此岂亲受杖如汉诸署郎耶。
  仇兆鳌曰。天宝之乱。由当时黩武所致。公已先见其兆矣。高为书记。军事皆得参谋。
  故以休兵息民告之。此送高本旨。惊风。二句。己不得往。黄尘。二句。高不能来。故嘱其寄诗以相慰。从军诗。仍应记室。
  。通鉴。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则获之。边人呼为。吐蕃麦庄。天宝六载。哥舒翰先伏兵於其侧。寇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反者。至是不敢复来。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常美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原选者评。雅调亦与白诗体相近。
  李阳冰。太白诗序。曰。天宝中召入翰林。赐金放还。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
  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篆於齐州紫极宫。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原选者评。张氵晋曰。通首皆言夜景。首句点明昼间游览。自不可少。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选者评。卢士曰。公登后园山脚云。昔我游山东。忆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