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焉能藉甚乎人间。今先生以石有九峰。遂以名之。其在一壶中。则神仙壶公之壶也。中别有天地山川。故云耳。
  秧马歌并引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
  不谱农器也。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於。禾谱。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睮。纤纤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阝齐。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马夬马是。
  原选者评。直以马喻非马。瑰伟连犭卞。其说能解人颐。
  。巩
  石 溪诗话。曰。东坡游武昌。尝作。秧马歌。唐子西至罗孚始识此器。作诗云。拟向明时受一廛。著鞭常恐老农先。行藏已问吾能识。从此驰名四十年。亦巧於用事。
  周必大。农器谱。序曰。绍圣初。元苏文忠公轼南迁。过太和。邑人宣德郎致仕鲁公安。止献所著。禾谱。文忠美其温雅。详实。为作。秧马歌。又惜其不谱农器。时曾公已丧。明不暇为也。后百余年。其侄孙耒阳令之谨始续成之。凡来耜。铸车。戽。蓑笠。钅至。刈。篠。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厥类。惟十附以杂记。勒成三卷。皆考之经传。参合今制。无不备者。可补伯祖之书。成苏公之志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原选者评。起二句固是同调。柳州书作发端。乃更警策。按十八滩自下而上。第一滩在万安县。前名。黄公滩。东坡改作。惶恐。以对。喜欢。其后文文山更以。惶恐。对。零丁。遂成典故。结处云。充水手者。应是暗用何易於腰笏引舟事也。
  。巩石 溪诗话。曰。柳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十里外北归人。又。一身去国六千里。万
  死投荒十二年。苏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不约而合。句法使然故也。
  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廉泉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廉者为我廉。何以此名为。
  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缁。
  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朅来廉泉上。捋须看鬓眉。
  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
  原选者评。有尽在人。无尽在我。维摩经。言有法门名。无尽灯。此诗所本。
  尘外亭
  楚山澹无尘。章贡水清可厉。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戏留一转语。千戴起攘袂。
  原选者评。韩诗云。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未及此之圆妙也。正谛既得。故后幅但就马祖事言之。不更为山水饶舌。
  赵次公曰。幽人宴坐处。以下八句。皆是马祖事。马祖始居此山。山鬼为筑垣。自谓修行不至。为鬼所识。乃舍去。今先生诗语。高马祖一著也。
  天竺寺并引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矣。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
  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原选者评。点染处极其古秀。揭朗标华。较香山联珠体。诗更进一格。
  月华寺
  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万人采斫富媪泣。祗有金帛资豪奸。
  脱身献佛意可料。一瓦坐待千金还。月华三火岂天意。至今茇舍依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