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古来画师非俗土。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原选者评。因吴诗而及李画。因歌枯木。而及画马。轩然而来。翩然而往。随意所到。总入元微。
  。苕溪渔隐从话。曰。东坡。题伯时书马。云。龙眼胸中有千驷。议者谓讥其无德再称。
  余意其不然。如文与可善作墨竹。故和癝癟谷。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岂亦是讥之耶。又山谷。咏伯时。虎脊天马图。亦云。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盖言画马之妙。
  得之於心。应之於手。若轮扁之斫轮也。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分韵赋诗。得先字。且赠以鱼枕杯四。马箠一。以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为韵梁。李久乐祸。自焚岂非天。两鼠斗穴中。一胜亦偶然。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
  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仁风被宿麦。绿浪摇秦川。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
  我家天一方。去路城西偏。投竿困障日。卖剑行归田。赠君荆鱼杯。副以蜀马鞭。
  一醉可以起。毋令祖生先。
  原选者评。谋初善后。有无限经济在。中济能不负此。诗人以见其言必有中也。
  施元之曰。中济以荫历官。元祐八年知庆州。中济祖雍。仁宗时为副枢。李元昊叛。拜镇武节度使。知延州。又知永兴军。故曰。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中济在庆广储蓄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用。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原选者评。小雅。无羊。之诗。宣王考牧也。牛羊寝讹之状。牧人蓑笠之容。俄焉而麾。忽然而梦。维鱼维。变幻莫测。诗格之奇。无逾於此矣。不袭其词。而能得其意。遥遥千古。斯作之外。谁其嗣音。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於浴室东堂。
  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会稽且作须臾意。从此归田策最良。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原选者评。首作托言待赐。恋阙情深。三作只是把诗消岁月之意。道破便可发深省。
  。苕溪渔隐丛话。曰。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余饼。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入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余饼。东坡题文公诗卷云。
  。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绫袋饼八者是也。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原选者评。空清如话。而情味无穷。此较前初秋寄子由一章。尤入神品。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
  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
  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原选者评。笔歌墨舞。实有手弄白日。顶摩青穹之气概。足为白写照矣。后人刊诗有将此作。分为两首者。特以平韵承接之故。然分则意象不昌。岂惟不谙诗法。且并其佳处失之。观集内。儋州夜梦。一诗。犹用此体。可以为证。
  。天厨禁脔。曰。太白赞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
  贺裳曰。文人有一言。使人升九天。堕九渊者。此类是也。亦公自写其傲岸之趣。却令太白生面重开。胜。碑阴记。一段文字远甚。次韵滕大夫雪浪石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