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原选者评。通首娟静。腹联对句更超妙。
  江楼早秋
  南国虽多热。秋来亦不迟。湖光朝霁后。竹气晚凉时。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
  清风水苹叶。白露木兰枝。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腊资。匡庐一步地。官满更何之。
  送客之湖南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跳惟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原选者评。青草湖。黄梅雨。时地一并醒出。属对工切浑成。
  百花亭晚望夜归
  百花亭上晚徘徊。云影阴晴掩复开。日色悠扬映山尽。雨声萧飒度江来。
  鬓毛遇病双如雪。心绪逢秋一似灰。向夜欲归愁未了。满湖明月小船回。
  原选者评。次联有气势。苏轼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二句本此。而下字更奇。
  西楼
  小郡大江边。危楼夕照前。青芜卑湿地。白露泬寥天。乡国此时阻。家书何处传。
  仍闻陈蔡戍。转战已三年。
  原选者评。神似杜甫。庾楼新岁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原选者评。唐汝询曰。此登楼而感谪宦也。羁旅之貌。随时而销。怀乡之愁。触景而发。人情之常也。若乃牢落江湖之意。则于新年登庾楼而益甚焉。
  上香炉峰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他时画出庐山嶂。便是香炉峰上人。
  早发楚城驿
  过雨尘埃灭。沿江道径平。月乘残夜出。人趁早凉行。寂历闲吟动。冥蒙暗思生。
  荷塘翻露气。稻垄泻泉声。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胧胧烟树色。十里始天明。
  原选者评。汪立名曰。按。太平寰宇记。贞观八年废楚城县归浔阳。详其地。即旧属柴桑。又云。按。图经。晋建兴元年始立郡。领浔阳柴桑彭泽上甲九江等五县。则浔阳柴桑各有其地。自后并浔阳入柴桑。后废柴桑为浔阳。于是浔阳柴桑合一县而名异。
  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
  重题
  长松树下小闲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绕阶流。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
  原选者评。触境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全是一团真趣流露笔墨间。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原选者评。自负语。实是苦心语。末学诋诃居易。殆杜甫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也。
  湖上闲望
  藤花浪拂紫茸条。菰叶风翻绿剪刀。闲弄水芳生楚思。时时合眼咏离骚。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昨夜江楼上。吟君数十篇。词飘朱槛底。韵堕渌江前。清楚音谐律。精微思入玄。
  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八风凄间发。五彩烂相宣。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文头交此绣。筋骨软於绵。氵项氵勇同波浪。铮钅丛过管弦。
  醴泉流出地。钧乐下从天。神鬼闻如泣。鱼龙听似禅。星回疑聚集。月落为留连。
  雁感无鸣者。猿愁亦悄然。交流迁客泪。停住贾人船。暗被歌姬乞。潜闻思妇传。
  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肉味经时忘。头风当日痊。老张知定伏。短李爱应颠。
  道屈才方振。身闲业始专。天教声火亘赫。理合命迍邅。顾我文章劣。知他气力全。
  功夫虽共到。巧拙尚相悬。各有诗千首。俱抛海一边。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酬答朝妨食。披寻夜废眠。老偿文债负。宿结字因缘。每叹陈夫子。常嗟李谪仙。
  名高折人爵。思苦减天年。不得当时遇。空令后代怜。相悲今若此。湓浦与通川。
  原选者评。起联点题。因极赞元九之诗。道屈才方振。四句作转轴。顾我文章劣。至。宿结字因缘。叙己之诗并及遭际。每叹陈夫子。至。空令后代怜。又举古人之能诗不遇者以况两人。结出现在之地。含蓄不尽。其说诗处譬如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食蜜。中边皆甜。两人同调。可方伯牙钟期矣。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已讶游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