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读垤为侄。以与日韵。尧诫也。
读明为芒。以与良韵。皋陶歌也。是皆前于诗者。夫又何放。
且读皮为婆。宋役人讴也。读丘为欺。齐婴儿语也。
读户为甫。楚民间谣也。读裘为基。鲁朱儒谑也。读作为诅。
蜀百姓辞也。读口为苦。汉白渠诵也。又家姑读也。
秦夫人之占。怀回读也。鲁声伯之梦。祈斤读也。
晋灭虢之征。瓜孤读也。卫良夫之噪。彼其闾巷赞毁之间。
梦寐卜筮之顷。何暇屑屑仿真。若后世吟诗者之限韵耶。
汉书五行志
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艾。时则有诗妖。言之不从。
从﹑顺也。是谓不乂。乂﹑治也。言上号令。不顺民心。
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
汉书艺文志
小说者流。其源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
道德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有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之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
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五行志
谚﹑俗所传言也。
后汉书郅寿传
圣王辟四门。开四聪。立敢谏之旗。听歌谣于路。
后汉书羊续传
羊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
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后汉书刘陶传
司徒东海陈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光和五年。
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
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受取货贿。
其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
而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诣阙陈诉。
纠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
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其言忠切。帝以让戫济。
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郎。宦官怨之。遂诬陷耽。死狱中。
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上封事曰。
夫司隶校尉﹑诸州刺史﹑所以督察奸枉﹑分别白黑者也。
五年制书议遣八使。又令三公谣言奏事。
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
所因寝息。昔刘向奏曰。夫执狐疑之计者。开群枉之门。
养不断之虑者。来谗邪之口。今始闻善政。旋复变易。
足令海内。测度朝政。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
平章赏罚。三公岁尽。差其殿最。
使吏知奉公之福﹑营私之祸。则众灾之原。庶可塞矣。
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滂奉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
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
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
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出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戳。吏不能诘。
后汉书李合传
和帝分遣使者﹑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三国志魏武帝纪注
灵帝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
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
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知不可匡正。
遂不复献言。
晋书天文志
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荧惑降为童儿。
歌谣嬉戏。吉凶之应。随其众告。
晋书乐志
凡乐章古辞。今之存者。
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子﹑白头吟之属也。
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
宋书乐志
夫喜怒哀乐之情。好得恶失之性。不学而能。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则争斗。喜则咏歌。
夫哥者﹑固乐之始也。尔雅曰。徒歌曰谣。
宋书戴法兴传
废帝即位。未亲万机。凡诏敕施为。悉决法兴之手。
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帝所爱幸阉人华愿儿。有盛宠。
赐与金帛无【笄】。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
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
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愿儿因此告帝曰。外间云。
宫中有两天子。官是一人。戴法兴是一人。
魏书崔浩传
初﹑姚兴死之前岁也。太史奏。荧惑在匏瓜星中。
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谓下入危亡之国。
将为童谣妖言。太宗闻之大惊。乃召诸硕儒十余人。
令与史官求其所诣。浩对曰。案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
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也。请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
辛未之朝。天有阴云。荧惑之亡。当在此二日之内。
庚之与未。皆主于秦。辛为西夷。今姚兴据咸阳。
是荧惑入秦矣。诸人皆作色曰。天上失星。安能知其所诣。
而妄说无征之言。浩笑而不应。后八十余日。
荧惑果出于东井。留守盘旋。童谣讹言。国内諠扰。
于是诸人皆服。曰﹑非所及也。
魏书礼志
晋博士许猛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