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丁编户衣装急,百敛沿村土木忙。
  懒共老农谈世事,自搔短发对斜阳。
  【赋网巾】
  白头难掩雪霜踪,纤手穿成络索同。
  映带暮年微矍铄,遮藏秋色久蓬松。
  牵丝祇讶蛛临户,览镜翻惭鹤在笼。
  便与黄花相见好,不愁破帽落西风。
  【病中】
  能得浮生几日闲,桑榆夕景渐阑珊。
  病魔可避宁浮海,诗债相寻且闭关。
  灯影背窗愁作伴,雨声喧枕梦惊还。
  鹿车记得清溪路,稍待秋风更入山。
  【述怀(二首)】
  衰年无思独栖栖,月旦何劳更品题。
  自古冥飞知避弋,从来世事笑吹齑。
  阶前野鹤鸡同食,谷底芳兰棘自迷。
  天末数峰犹在眼,微阳隐映暮云西。
  平生百感复千忧,老景如登海上舟。
  毒雾不知何处尽,飓风空说有时休。
  艰难徐市仍求药,错愕任公畏下钩。
  悔不把茅同野衲,万山深处自遮头。
  【题雪景】
  湖边倒树玉为槎,树底茅檐路半斜。
  饥鹤翅寒飞不去,伴人闲立看梅花。
  童校书冀三十一首
  【效陶彭泽】
  少无簪组念,雅志在丘岑。
  结庐古涧阿,栖迹嘉树林。
  南轩纳朝阳,北牖延夕阴。
  踵门无深辙,入室有鸣琴。
  良朋以时至,清坐谈古今。
  秫田秋向熟,浊醪行可斟。
  顷筐撷园蔬,持竿钓清浔。
  欢饮聊共适,过满非所钦。
  【读山海经(二首)】
  古来学仙者,汉武殊可怜。
  后宫降王母,东狩封泰山。
  青鸟去不返,巨石乃能言。
  空留蟠桃核,谁能待千年。
  白日出扶桑,流光丹若木。
  东西几万里,倒影射蒙谷。
  尝闻瀛海上,半夜见日浴。
  如何北荒外,乃有龙衔烛。
  【杂诗(二首)】
  天运无停轨,寸管未易量。
  适见牵牛中,短日已在房。
  招摇指东壁,辽辽夜未央。
  忆昔初别君,春日甫载阳。
  徘徊岁云莫,郁结愁我肠。
  人生天地间,每向忧患老。
  自非秉明哲,盛名安足保。
  忆君堂前柏,我儿发未燥。
  蹉跎两鬓衰,立身恨不早。
  而中恐无闻,柏今已合抱。
  草木本无情,此意向谁道。
  【后和陶诗(二十首)】
  (中州自序曰:“余往年尝一和陶靖节诗,俯仰垂四十年,浮云世事,何所蔑有。及来河朔,触事感怀,间用其韵,积日既久,辞无诠次,因褎而目之曰《后和陶诗。然余前所和者,多因其事而寓己意;今所和者,第用其韵不复用其事云。”中州《前和陶诗,苏平仲书其后。《后诗则洪武二十五年壬申,与独庵少师同客于燕,少师用蝇头小楷继写成卷,而题其后云:“中州先生才力老成,问学淹贯,二十年来奔走南北,虽涉历世故,乐天知命,有合于靖节之志趣。其和诗如茧抽泉决,略不见其艰窘,矧有牵强者耶?”己丑岁之涂月,子晋得少师手书卷录以示余,余录其什之二云。)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我昔少年日,无事幸休居。
  佩弦戒性缓,每师董安于。
  迨兹桑榆景,始悟失东隅。
  屡将孱弱躯,触冒风波途。
  严冬朔风急,夜绝高邮湖。
  岂不幸利涉,为计良已疏。
  古人戒垂堂,况我疾病余。
  前途谅多险,欲悔将焉如。
  仲冬度长淮,滉荡迷所知。
  同行得佳侣,乃谐夙所期。
  忆昨辞京国,与子适同时。
  参差各首路,不谓会在兹。
  举觞更相属,满饮不须辞。
  人生如浮萍,聚散安足疑。
  【拟古(五首)】
  生世无百年,孰究天地终。
  宁知洛邑地,乃处陆浑戎。
  古来遗世士,守雌知其雄。
  我生七九年,始识广莫风。
  朔土恒早寒,况乃岁律穷。
  发春谅不远,行见星鸟中。
  月落窗牖白,日出东南隅。
  披衣茅檐下,稍觉四体舒。
  故山邈千里,永念先人庐。
  晨夕庇风雨,少小之所居。
  别去逾十年,岂但园田芜。
  齿发日衰暮,天意谅何如。
  西京全盛时,金城高且完。
  十二罗通衢,四方萃衣冠。
  金张贵公子,锦衣照朱颜。
  甲第连云霄,车马塞城关。
  鸡鸣趋青琐,日晏下朝端。
  琼楼启华宴,瑶瑟发清弹。
  吴娃引赵女,妙舞翔凤鸾。
  亦知衡门下,士不免饥寒。
  美玉韫荆璞,三献泣卞和。
  宁戚扣牛角,中夜犹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