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七年守郡罢三年,卖尽山中五顷田。
书籍可捐衣可典,犹能醉面仰看天。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林下萧然一秃翁,吟髭全白醉颜红。
米盐薪炭时时绝,自古诗人例合穷。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卖茶犹说有征讥,蕨菜何为入市稀。
往往提篮采山者,怕逢猛虎竟空归。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午亭春醉耸吟肩,终是风流不愧天。
屑麦调酥慢熬火,牡丹花共菊芽煎。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漫浪桐江一把麾,往来今积十年诗。
次山自序舂陵集,岂望夔州杜二知。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岂有耶溪父老钱,无朝无暮在樽前。
樱桃豌豆分儿女,草草春风又一年。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随分栽蔬复种花,逐时温酒又煎茶。
两儿能售严州屋,便可归来共一家。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尫羸老马尚堪骑,角笏金章已属谁。
政使死时无一物,清心壮胆有天知。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溪鱼山笋佐新簄,大胜长安上酒楼。
春老犹寒宿酲困,酴醾花下拥绵裘。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桐花落尽熟朱樱,无数珍禽绕树鸣。
乡羽翠衿政堪玩,伊谁轻著弹丸惊。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城市尘埃不见诗,西村东坞可寻谁。
夏前十日尝新麦,政是江南最好时。

方回 春晚杂兴十二首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方回 春雨不已甚忧蚕麦二首
提篮彩叶雨淋淋,蚕妇无言恨自深。
绮陌惜花小儿女,愁眉相似不同心。

方回 春雨不已甚忧蚕麦二首
笼炊汤沸饼如银,辛苦焉知种麦人。
今岁夏初似高凤,黄云欲割半沉沦。

方回 淳熙癸卯钱伸东阳本
永和贞观晋沿唐,奉诏临摹老遂良。
展转流传非一手,虎贲犹得似中郎。

方回 淳熙甲午东阳郡斋兰亭
大唐天子绐孤僧,转瞬人间几废兴。
一幅永和故茧纸,入昭陵又出昭陵。

方回 淳熙戊申丘寿隽新昌石氏本
颇如画手善传神,绝喜他乡见似人。
俯仰之间已陈迹,如何千载尚如新。

方回 次前韵赋隐居二首
昆冈玉火脱焚如,万事灰心此定居。
今古真成一梦耳,行藏略算十年余。
曾微实誉歌来暮,岂可虚言赋遂初。
邂逅乘车还戴笠,未妨多病故人疏。

方回 次前韵赋隐居二首
举世纷如自泊如,荒园僻巷闭门居。
总干和鼎非吾事,啖茹燃萁不愿余。
林下一声蝉噪处,山间十日雨晴初。
空阶剩放苔痕长,始信先生屐齿疏。

方回 次前韵将归隐黄山
我家黄山百里远,两峰插天翠如剪。
归心久落故溪云,柁转不由船不转。
采茶斸药呼邻翁,藉草地宽何不容。
挟兔园册教儿童,菜饱无异禄万钟。
底须太史占星聚,世人寻觅无知处。
海内故人脱相思,江东渭北空云树。

方回 次前韵述将归
我虽无丝无竹亦无肉,犹有杜子美万卷书,
犹有陆士衡三间屋。作诗宁作郊岛之寒瘦,
终不屑元轻而白俗。文章杂在众人中,
大似浊河横济渎。平生浪费几吟笺,
何啻右军九万幅。既尝注漆园之十九言,
又颇拟栗里之四八目。道眼一照百皆妄,
未若奴耕婢织躬课督。江湖落魄但欠一归耳,
休官已幸天从欲。子男女七孙四人,
有菜共羹吾亦足。过此更徼非妄福,
政恐招忧复招辱。宅门夏荫双高桐,
园径秋香万丛菊。于是自歌招隐歌,
歌曰鹤怨猿惊兮在空谷。四十余年萍蓬将七十,
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方回 次前韵谢袁提学及其弟府判二首
公家贤伯仲,似是晋机云。
黄卷丁年共,青灯午夜分。
望风初魄动,饮德更心醺。
自合登台省,官犹类广文。

方回 次前韵谢袁提学及其弟府判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