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四十一。)

  【采莲童曲】〖二曲〗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

  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四十一。)

  【明下童曲】〖二曲〗

  走马上前阪。石子弹马蹄。不惜弹马蹄。但惜马上儿。

  陈孔骄赭白。陆郎乘班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四十一。)

  【同生曲】〖二曲〗

  人生不满百。常抱千岁忧。早知人命促。秉烛夜行游。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蟋蟀鸣空堂。感怅令人忧。(○《乐府诗集》四十七。《诗纪》四十一。○逯按。子夜变歌第三首与此同。惟令人作令侬。此袭用文士之作。)

  【西曲歌】

  【三洲歌】〖三曲〗

  〖《唐书》乐志曰:三洲。商人歌也。古今乐录曰:三洲歌者。商客车数游巴陵三江口往还。因共作此歌。其旧辞云。啼将别共来。梁武帝问法云。闻法师善解音律。此歌何如。法云曰:应欢会而有别离啼将别。可改为欢将乐。故其歌和云。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欢将乐。共来长相思。〗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湘东醽醁酒。广州龙头铛。玉樽金镂椀。与郎双杯行。(○《乐府诗集》四十八。《诗纪》四十二。)

  【采桑度】〖七曲〗

  〖采桑度一曰采桑。《唐书》乐志曰:采桑因三洲曲而生此声苑也。采桑度。梁时作。水经曰:河水过屈县西南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是也。按古今乐录曰:采桑度。旧舞十六人。梁八人。即非梁时作矣。〗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晨。那得罗绣褚。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伪蚕化作茧。烂熳不成丝。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乐府诗集》四十八。《诗纪》四十二。)

  【江陵乐】〖四曲〗

  〖古今乐录曰:江陵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不复蹋踶人。踶地地欲穿。盆隘欢绳断。蹋坏绛罗裙。

  不复出场戏。踶场生青草。试作两三回。踶场方就好。

  阳春二三月。相将蹋百草。逢人驻上看。扬声皆言好。

  暂出后园看。见花多忆子。乌鸟双双飞。侬欢今何在。(○《乐府诗集》四十九。《诗纪》四十二。)

  【青阳度】〖三曲〗

  〖古今乐录曰:青阳度。倚歌。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

  隐机倚不织。寻得烂熳丝。成匹郎莫断。忆侬经绞时。

  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乐府作目连。○《乐府诗集》四十九。《诗纪》四十二。又玉台新咏十引末一曲作青阳歌。)

  【青骢白马】〖八曲〗

  〖古今乐录曰:青骢白马,旧舞十六人。〗

  青骢白马紫丝缰,可怜石桥根柏梁。

  汝忽千里去无常,愿得到头还故乡。

  系马可怜著长松,游戏徘徊五湖中。

  借问湖中采菱妇,莲子青荷可得否。

  可怜白马高缠騣,著地踯躅多徘徊。

  问君可怜六萌车,迎取窈窕西曲娘。

  问君可怜下都去,何得见君复西归。

  齐唱可怜使人惑,昼夜怀欢何时忘。(○《乐府诗集》四十九。《诗纪》四十二。○逯案。可怜白马曲以下。皆无韵歌词。)

  【安东平五曲】

  〖古今乐录曰:安东平。旧舞十六人。梁八人。〗

  凄凄烈烈。北风为雪。船道不通。步道断绝。

  吴中细布。阔幅长度。我有一端。与郎袴。

  微物虽轻。拙手所作。馀有三丈。为郎别厝。

  制为轻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与郎拭尘。

  东平刘生。复感人情。与郎相知。当解千龄。(○《乐府诗集》四十九。《诗纪》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