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纪》云。一作愿汝寿千春。○《世说》新语简傲篇。《御览》百十八、三百九十、五百七十一。《诗纪》十二。)

  【乐府古辞】

  【吴歌曲】

  仙人赍持何等。前谒海童。(○《文选》五吴都赋刘渊林注。又十二海赋注。)

  【杂歌谣辞谚语附。】

  【时人为周瑜谣】〖《诗纪》作吴谣〗

  〖吴志曰:周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周瑜传。艺文《类聚》十九。《御览》四百六十五、五百六十四。《诗纪》二十作吴谣。)

  【黄龙中童谣】

  〖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中童谣云云。后孙权征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

  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南《齐书》乐志。《诗纪》二十。)

  【孙亮初童谣】

  〖《宋书》五行志曰:孙亮初童谣曰云云。杨子阁者。反语石子堈也。钩络。钩带也。及诸葛恪死。果以苇席裹身。篾束其要。投之石子堈。后听恪故吏收敛。求之此堈云。〗

  吁汝恪。何若若。芦苇单衣篾钩络。於何相求杨子阁。(○《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御览》一千。《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二十。又《三国志》诸葛恪传载恪、络、阁三韵。)

  【孙亮初白鼍鸣童谣】

  〖《宋书》五行志曰:孙亮初。公安有白鼍鸣。童谣曰云云。南郡城可长生者。有急易以逃也。明年。诸葛恪败。弟融镇公安。亦见袭。融刮金印龟服之而死。鼍有鳞介。甲兵之象。〗

  白鼍鸣。龟背平。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江表传。《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渚宫旧事四。《御览》九百三十二。《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二十。)

  【孙皓初童谣】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初童谣曰云云。皓寻迁都武昌。民溯流供给。咸怨毒焉。〗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业。《御览》或作邺。○《三国志》陆凯传。《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御览》百五十六引江表传。又引《三国志》。《御览》百七十、九百三十五。《乐府诗集》八十八。又《文选》补遗三十五作扬州谣。《诗纪》二十。)

  【建衡中寿春童谣】

  〖江表传曰:初丹阳刁率使蜀。得司马徽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以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於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得中国降人言。寿春下有童谣曰云云。皓闻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

  吴天子。当西上。(○《三国志》孙皓传注。《御览》四十六引无吴字。)

  【使者为妖祠诗诗】〖纪作孙皓时诗妖。〗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遣使者祭石印山下妖祠。使者因以丹书严曰云云。皓闻之。意益张。曰:从大皇帝至朕四世。太平之王。非朕复谁。恣虐逾甚。寻以降死。近诗妖也。〗

  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宋书》作矣。○《三国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诗纪》二十。)

  【孙皓天纪中童谣】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天纪中童谣曰云云。晋武帝闻之。加王璇龙骧将军。及征吴。江西众无过者。而王璇先定秣陵。〗

  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岸上虎。独畏水中童。(○《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又杜预传。《书钞》六十四、三百二十九、四百六十五。《诗纪》二十。○逯案。不畏岸上虎句。虎字《晋书》皆作兽。乃避李唐讳改字。)

  【广陵谚】

  〖张勃《吴录》曰:陆稠。字伯嬴。为广陵太守。奸吏敛手。广陵谚曰:〗

  解结理烦。我国陆君。(○《御览》四百九十六。《诗纪》二十。)

  【时人语】

  〖高僧传曰:孙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有支谦者。本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

  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高僧传一。出三藏记集十三。《诗纪》二十。)

  【黄武中产儿语】

  〖万岁历曰:黄武六年正月。获彭绮。是岁。曲拳西乡有产儿。堕地便语曰云云。於是因曰语儿乡。〗

  天方明。河欲清。鼎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