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基隆获胜情形疏(光绪十年)

  请豫戒边军相机立应疏(光绪十年)

  请速筹援闽疏(光绪十年)

  沥陈省防情形疏(光绪十年)

  请亟调兵协防疏(光绪十年)

  密陈筹办情形疏(光绪十年)

  详陈到防布置情形疏(光绪十年)

  请亟定战守方略疏(光绪十年)

  请主持战局疏(光绪十年)

  请早决大计疏(光绪十年)

  严申军令并沥陈下忱疏(附筹划越南善后片)(光绪十年)

  战计已决请毋惑浮言疏(光绪十年)

  宜令重臣统筹南洋全局疏(光绪十年)

  敌计将穷结局宜善疏(光绪十年)

  妥筹补救以裨防务疏(光绪十年)

  请豫筹持久之策疏(光绪十年)

  请查办大员偾军辱国疏(光绪十年)

  请查办闽省诸臣讳败捏奏疏(光绪十年)

  敬陈管见疏(光绪十年)

  沥陈愚见疏(光绪十年)

  覆陈台越战计疏(光绪十年)

  沥陈闽防情形疏(附陈海防紧要宜分驻重兵片)(光绪十年)

  通筹台湾防务疏(光绪十年)

  粤东海防大略情形疏(光绪十年)

  请速调劲旅救台疏(光绪十年)

  法约无利有弊亟宜豫筹补救疏(附披沥自陈片)(光绪十年)陈宝琛

  会办南洋事宜内阁学士、江西学政臣陈宝琛跪奏,为法约无利有弊,亟宜豫筹补救,兼杜婪求,敬沥愚忱,仰祈圣鉴事。

  台臣见上海报传,法人忽于四月十五、十六两日,密电往来,刻期与我立约五条,和局遂定,瞬息变幻,中外疑骇。人谓其前倨后恭之情不可测。臣知其外强中干之势有必然。盖其处处恫喝,种种要求,其实专伺我之勇怯以为进退,幸而庙谟坚定,无名之偿费,决不允行。然越地全捐,藩篱自撤,滇边互市,轇轕无穷,无惑其急急转圜,饱而扬去也。而臣细绎所约五款,则又隐约蒙混,流弊滋深,敬一一为皇太后、皇上陈之。第一款曰:中国南界,毗连北圻。法国约明,无论遇何机会,并或有他人侵犯情事,均应保全助护。此即明言越南全境,皆归其管辖。臣虽不知其所谓机会者为何如事,所谓他人者为何如人,大抵自虑兵饷弗继,部署未周,恐我突出偏师,蹈瑕袭隙,故豫为此禁制之辞。然其词意浑含,不知所保护者,止于越南之北圻,抑兼及中国之南界。弊一。第二款云:中国南界,经法国与以实在凭据,不虞有侵占滋扰之事。中国约明将驻北圻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查北圻军报,虽传闻异辞,然北宁诸城失后,而防营仍驻北圻,是北圻固未全陷也。我果坚持战志,筹饷济师,安见不可转败为功,既失复得。今执其要约,遽即撤师,是已失之地,既弃之如遗,未陷之城,亦拱手相授。且彼之侵扰与否,顾我之边防疏密何如耳。豺狼之心,何时何事,不可以藉端构衅,虽指天为誓,岂足为征。况刘永福一军,又不言作何安置。将我为彼翦除之耶?抑听其屠灭而不之问耶?弊二。越之全境,既尽委于法,我所争者但虚名耳。今第四款曰:法越将来议改条约,决不插入伤碍中国威望体面字样,并将以前所立各条约,关碍东京者,尽营销废。辞气之间,虽若以虚名相让,然未明言越南之为我属邦。而第二款则又云:中国于法越,所有已定未定各条约,均置不理。是又显然谓越事无与于我也。弊三。调回防营,则曰边界,运销货物,则曰边界。我以毗连滇境之越界为边,法即以毗连北圻之滇界为边,究竟以何者为界限?弊四。第三款又约明日后遣使,议定详细商约税则,务须格外和衷,期于法国极为有益。夫税务各有自主之权,通商必求两利之道。臣不知其必如何始为极益,必如何始为格外,极益于法,不极损于中乎?必格外而后为和衷,不格外则将为背约乎?专欲无厌,其端已兆,堤防不立,溃决何穷。此尤不可不虑也。弊五。臣不谙洋务,又服官僻远,于当局情事,未能了然,何敢以事后游谈,妄参一解。然习见历届立约,彼皆作简括牵混之词,留为后日刁难地步,此次法人声言索费,明知无理取闹,中国断不能从,而故张大其词,藉以乱我军谋,使我屈意而从其请。中国又但顾输币割地之有伤国体,苟能免此,虽授彼利权,留我隐患,有所不计;至于字句之中,包藏叵测,尤未推求。彼之所要于我者,无不郑重分明,我之所得于彼者,无非模糊影响,业经全权押定,佥议允行,盟歃方新,度无可改。管窥所及,忧愤填膺,窃念大纲虽为细目张本,然详细条款,尚在未定,既限三月后会议,诚宜豫集谋策,逐一研求。如第一款之含混其词,第二款第四款之显相矛盾,第三款之漫无界限,似皆不可不力为斡旋,曲为补救,塞其流弊,俾无蔓延。否则既失虚名,复遗实祸,朝三暮四,掩耳盗钟,各国孰不效尤?中国何以自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