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填写时刻,以备稽考。至各处通衢要路,本不宽展,又被贼匪铲削极窄,数人不能并行。臣福康安带兵进剿时,均绕道由稻田行走。交春以后,引水灌田,尤为泥泞难行。况现已添设马兵,遇有搜捕盗贼,驰突尤非所宜。应于秋冬农隙之时,令地方官逐加履勘,酌以一丈五尺为度,一律修整,以壮观瞻而通行旅。其淡水溪、湾里溪、虎尾溪、大突溪、大肚溪、大甲溪等处水深湍急,徒涉为艰,每届水骤涨,月余不通往来。每处应设船二只,传送文书,渡载民人,实于公私两有裨益。

  以上各条,谨就臣等见闻所及,悉心筹划,酌定章程。此外如宣讲圣谕广训,讲明易犯条例,钦定行军纪律,化遵兵民及操练备战兵丁,禁止贩卖鸦片等事,皆系久奉行知分内应办事件,已饬地方文武各官申明定例,毋仍以具文塞责。总之,立法必求尽善,而整饬全在得人,惟当实力奉行,永远遵守,以仰副我皇上绥靖海疆之至意。是否有当,伏乞圣明训示。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奉旨:大学士九卿议奏,钦此。

  同日奉上谕:福康安等奏清查台湾积弊、酌筹善后事宜一折,已令大学士九卿议奏矣。内称:向来台湾各营,自总兵至守备衙门皆有兵丁听候差遣,分为旗牌、伴当、内丁、管班四项名目,各有目兵管领。总兵署内多至三百人,副将以至守备依次递减,至少亦有三十余人。请嗣后将四项名目全行禁革,各署内酌留该班兵丁轮流亲自上班等语。额设兵丁,原以备差操防守之用,乃台湾镇将各署内竟设有旗牌、伴当等四项名目管领额兵,总兵署内至有三百余人之多,以致各该兵丁分班轮值,其余俱在外自谋生理,甚至有挂名贴钱包差、代班差操等弊,实属不成事体,不可不严加禁革。批阅之下,殊为骇异。但台湾既有此等情事,恐别省提、镇将弁各署亦有似此者,着各省督、抚即行详悉严查,毋许各提、镇将弁设立旗牌等名目,私令所辖兵丁在署差用。设或署中需人差遣,原不妨酌留数人听用,如有仍前设立名目,任意役使兵丁至如许之多者,即将该提、镇将弁严参治罪。务令额兵一体照常操演,毋许藉端旷伍,致滋他弊。至台湾镇、道各员,恃有重洋间阻,督、抚耳目难周,无不通同徇隐,尤为恶习。前已降旨,令将军、督抚、提督大员,分年巡察,第恐日久因循,不能认真整饬。嗣后该将军等于每年轮往查察,即将镇将及道府厅县各员通行查核,出具考语具奏。其备弁佐杂各员应行考察咨部者,亦一体留心查核,一面咨部,一面据实具奏。务宜实力整顿,秉公办理,毋得稍有徇隐袒庇情事。倘在台各员有贪纵殃民款迹,别经发觉,即将未经参劾之人,从重治罪。

  再台湾远在海外,如遇有紧要案件,该处道员,虽原准与总兵会衔具奏,但镇、道本不相统辖,若必待会衔,易启扶同瞻徇之弊。且海洋风■〈日卂〉靡常,往来商办,动稽时日,亦多未便。前将万钟杰补放台湾道时,特令加按察使衔,原欲令该员遇有应奏事宜,得以自行陈奏。嗣后凡遇有补放台湾道员者,俱着加按察使衔,俾得自行奏事,该道膺兹重任,倍当激发天良,尽心办理,实力整顿,方为不负任使。福康安等折并发,钦此(于初十日抄出到部,行文讫)。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三~三○四页。
 
台案汇录庚集卷二

  七二、大学士公阿桂等奏折(议覆福康安等奏清查台湾酌筹善后事宜)乾隆五十三年六月

  七三、兵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康安等奏」移会(遵旨赏给兵丁银两)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一日

  七四、兵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康安等奏」移会(遵旨赏给义兵熟番匾额及生番物件)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四日

  七五、礼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康安等奏」移会(续经查出柴大纪得受海口陋规、巡查夫价等款,严审定拟)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五日

  七六、礼部「为内阁抄出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公福康安奏」移会(酌令生番头目入京瞻觐)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九日

  七七、刑部「为内阁抄出管理步军统领定郡王绵恩奏」移会(盘获西津奏契买台湾幼童审拟)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七八、兵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康安等奏」移会(台湾添设戍兵)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七九、兵部「为内阁抄出和硕怡亲王等奏」移会(审奏拏获台湾逃出幼童李止夫)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八○、兵部「为内阁抄出汉字上谕一道」移会(着将奎林补授台湾镇总兵)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八一、吏部「为内阁抄出将军福康安等奏」移会(台湾义民分别议叙)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八二、刑部「为内阁抄出台湾军营将军福康安奏」移会(查明军营效力人员)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一日

  八三、吏部题本(议恤死难人员)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四日

  八四、礼部题本(题请旌表)乾隆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