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王十七年九月元赐金印。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1

○诸衙门印。 忠烈王五年五月元赐佥议府正四品铜印一颗。 七年九月元升佥议府为从三品铸印赐之。 十九年三月元赐两台银印一颗。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2

恭愍王十八年六月以诸衙门印信 小 收礼仪司改铸新印赐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诸衙门印-003

辛禑二年五月改铸六曹印以旧印小也。 七年九月以中外官印制无等改铸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印章-符验-001

○符验。 辛禑十二年正月,

太祖高皇帝收纳前元给付铺马蒙古文字八道 颁降符验双马四道玄字四十七号玄字四十八号玄字四十九号玄字五十号单马二道洪字二十二号洪字二十三号起船二道安字一千三百三十六号安字一千三百三十七号。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00-000

仪卫[朝会仪仗法驾卫仗燃灯卫仗八关卫仗西南京巡幸卫仗奉迎卫仗宣赦仪仗]。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1

○凡遇大礼大朝会则有内外仪仗。 毅宗朝详定: 大观殿朝会节日正至贺礼殿庭水精杖一在左钺斧一在右都将各二人[放角紫衣束带。]大伞一在左阳伞一在右军士六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罕一在左毕一在右军士四人[衣带同前。]庄严弓十二将校十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 白甲队领都将二人[放角紫衣佩刀执旗。]将校二人[衣服同前。]军士五十人分左右。[衣甲把小旗枪。] 银妆长刀队领将校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衣假银带。] 银骨朶子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前队。]军士十人分左右。[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 黑 斫子红罗号队领将校二人[服执同银妆长刀队。]军士十人分左右[紫冠红背子绿罗汗衫。]哥舒捧二十军士二十人分左右[立角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绞床一军士二人[ 纱帽子紫小袖衣束带。]笔硏案一军士二人[衣服同前。]银球仗殿省南班员二十人分左右[紫公服红 。]衙仗一百人[放角紫公服  执杖子。]中禁班领指谕二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行首二人[衣带同上执旗。]班士十四人[放角紫衣束带八人佩刀先排六人执弹弓。]都知班领指谕二人[衣带与中禁指谕同。]行首二人[衣服与中禁行首同。]班士十人[放角紫衣束带把黑 红罗号斫子。]殿上上将军二人千牛大将军二人 分左右[放角紫衣红 。]千牛备身将军四人备身将军四人各分左右。[放角紫衣束带佩刀。] 殿门外仪卫如常仪。 宣麻朝会则上将军二人大将军二人[紫衣红 。]备身将军八人分立于殿上左右[紫衣束带佩刀。]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各分立于殿庭左右仪卫只设阳雨伞绞床笔硏案。 若立春及人日凡殿门外朝会上将军二大将军二备身将军八分立于殿庭左右中禁十人都知十人分立于殿门内外凡仪注如上仪。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2

高宗十六年十一月诏诸备身将军上大将军指谕牵龙引驾复着锦衣。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朝会仪仗-003

恭让王二年正月卫尉判事李敏道仿中国制制新仪仗: 持仗人皆着靑红染布衣 以锦纹或着帽或着笠。 文宗元年七月门下省奏: "谨按前典戟之为制如枪两 施刃其端。 魏武帝门戟用虾 头以悬 旒长一丈二尺杂以靑黄。 今宫殿及*大庙门戟皆作鬼面实无所据。 乞依古制改 为虾 头。" 从之。
#高丽史72卷-志26-舆服1-仪卫-法驾卫仗-001

○凡法驾卫仗。 毅宗朝详定: 先排队领将军一[锦衣束带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六人[放角紫衣束带佩刀执旗。]军士一百人分左右。[紫衣执长刀。] 淸游队领都将二人[紫衣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十人[紫衣束带佩刀执旗骑。]军士二百人[靑衣同心  骑。]金吾折冲都尉将军二人[衣紫甲佩长刀执旗骑。]将校四人[衣服同前。]军士八十人[  铁甲骑。]金吾果毅将校二人[服色同前队。]军士八十人分左右[甲骑与折冲队同。]行漏舆一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 ){束}带执杖。]军士八人[立角紫宝祥花衣假银带。]太史局吏二人分左右。[放角紫衣。] 虞侯 飞队领将校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军士四十八人分左右。[  甲骑。] 防牌队领都将二人[衣甲佩刀执旗骑。]将校六人[衣服同前。]军士一百人[衣皮甲持小旗枪。] 飞将校二人[铁甲执旗骑。]军士二十四人分左右[衣甲佩刀骑。]前行绣鞍马十二匹甲马八匹控军士四十人[立角紫宝祥花大袖衣假银带。]景灵殿判官中道淸道一人[ 角紫衣红*( ){ }束带执杖子。]军士九人[ 纱帽紫小袖衣束带。]行炉茶担各一军士四人[服与前行马控军士同。]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