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十五年,王及山南王俱遣使入贡,已又与世子尚巴志各遣使贡马。

  十六年,王两遣使贡方物;赐使者冠带、钞、币有差。

  十七年,王三遣使贡马及方物。

  二十年,王遣使贺元旦;已又遣贡方物。

  二十一年,世子尚巴志遣使奉表贡方物;皇太子令礼部宴劳之(「世鉴」云:『二十一年癸卯秋,遣使奏曰:「我琉球国分为三者百有余年,战无止时,臣民涂炭。臣巴志不堪悲叹,为此发兵。山南、山北,今归太平;伏愿升下不违旧规,给臣袭封。谨贡土产马及方物』。大明皇帝赐诏云:『尔琉球国分,人民涂炭百有余年。比尔义兵复致太平,是朕素意。自今以后,慎终如始,永绥海邦,子孙保之。钦哉!故谕』。尚巴志之奏及成祖之谕,「明史」、「实录」皆不载,姑存以备考)。

  二十二年二月,王讣闻于朝;遣官赐祭赙。九月,遣行人周彝赍敕以行。

  臣按徐葆光「录」称:「思绍,永乐五年嗣位;十九年,卒』;以「沿革志」称二十三年卒为非。又以「明实录」二十年以后尚书「王贡如常」,至二十二年始讣于朝;未详其故。臣窃以「实录」止据本国疏文,比事属辞;「沿革志」虽采「世缵图」,实以「实录」为主也。详见「国统」。

  臣又按汪楫「志」称:『山南王承察度遣从子三五郎尾(又作亹)入学,中山王察度遣从子三吾良亹入谢』;自是两人无疑。第良亹既为察度从子,则是武宁兄弟行矣。而武宁遣讣告哀及入谢,皆曰「侄」;至思绍,凡四遣入贡,亦皆曰「侄」;岂数人名称皆同,抑臣主不以世系为序耶?臣因详考其故,盖国人名字皆王所赐,子孙不改;多系采地,间有以官为名者。至后人有能亢宗者,又别赐采地,则更他名矣。且名字系有定制,大抵所名不过三、四十数,比户多彼此同名者。问之,曰:『此琉球名也,亦别有姓名备而不用』。如按司,国音呼为「安知」;山北王有攀安知者,必其上世有为按司者,故以官名也。若斯之类,不一而足;岂仅惊座之陈遵、小冠之子夏哉!惟久米村唐人三十六姓及本国常充贡使选者,有姓字名号,仿效中华;闻亦各别有琉球名,与众同其姓名,止为朝贡设,国中不用也。想明初国俗犹朴故尔。

  洪熙元年,仁宗遣中官柴山赍敕至国,封世子尚巴志嗣中山王。敕曰:「昔我皇考太宗文皇帝躬膺天命,统御万方;恩施均一,远迩归仁。尔父琉球国中山王思绍,聪明贤达,茂笃忠诚;敬天事大,益久弗懈:我皇考良用褒嘉。今朕缵承大统,念尔父没已久,尔其嫡子,宜俾承续。特遣内官柴山赍敕命尔嗣琉球国中山王,尔尚立孝立忠,恪守藩服;修德务善,以福国人:斯爵禄之荣,延于无穷。尚其祗承,无怠、无忽』!仍赐冠带、袭衣、文绮(方仁宗遣山时,贡使已两至,表称世子贺成祖万寿圣节。至是,始知改元)。是年,凡四遣使贡马及方物。

  臣按夏子阳「录」作宣德三年事,有「副使阮姓,阙其名」;且谓「谓封自巴志始,父思绍系追封」。但抄「旧录」,未见「实录」故尔。

  宣德元年,王遣使贡方物谢恩(附奏曰:『臣祖父昔蒙朝廷大恩,封王爵,赐皮弁冠服。洪熙元年,臣奉诏袭爵,而冠服未蒙颁赐』。宣宗命行在礼部稽定制制以赐之。先是,仁宗遣封,已赐冠带;而王复以为请,以皮弁。故宣宗谓礼部尚书胡潆曰:『远人归诚,固是美事。特赐冠服,亦表异恩。古人言「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朕与卿等尤当念之』),又遣郑义才进香长陵;赐海舟一。已又两遣使贡马及硫矿,赐袭衣、靴袜有差。

  二年,王两遣使贡方物,山南王他鲁每亦遣使进香长陵。

  三年,王遣郑义才贡马及方物,谢赐皮弁、海舟。宣宗遣使赍敕劳王,并赐王纻丝、纱罗、锦缎;已又遣内官柴山、副使阮渐赍敕赐王金织、纻丝、纱罗、绒锦。

  四年,王遣使表贡,贺万寿圣节;已又两遣使贡马及方物。山南王亦两遣使入贡,赐宴及钞、币。又命山南王使赍敕及钞、绢归赐王(汪「志」云:『自是,山南王不复遣使,盖并于中山矣。永乐十三年以后,山北王不复入贡;则山北先山南而亡者,十四年矣。

  五年,王四遣使入贡;宴赉如例,仍赐王钞。

  六年,王两遣使入贡,又表贡马及金银器皿谢赐锦币。

  七年,宣宗命内官柴山赍敕至国,令王遣人赍往日本,谕其朝贡。明年,日本遂来朝;命行在工部给王使漫泰来结制海舟一。是年,王四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八年,王两遣使入贡;宴赉如例。

  九年,王遣使贡马及方物。已又遣使谢赐衣服、海舟;命贡使赍敕及币归赐王。

  十年,王遣使谢(礼部尚书胡潆奏曰:『比奉旨,节一切冗费,以安军民。今四裔使臣动以百数,沿途疲于供给;宜敕诸路总兵官并都、布、按三司继今审其来者,量遣正副使、从人一二十人赴京,余悉留彼处给待』。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