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陷杭州,知州、徽猷阁待制赵霆遁去,廉访使者赵纳诟贼死。
  三年正月癸卯,领枢密院事童贯为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刘廷庆充宣抚司都统制诸路军马。乙卯,方腊陷崇宁县,进围秀州,知州宋昭年等击却之。丁巳,御笔处分:『已立赏状:捕凶贼方十三及一行凶党,尚虑赏轻,诸色人未肯用命掩杀。今增立下项:一、生擒或杀获为首方十三,白身特补横行、防御使,银绢各一万疋两、钱一万贯、金五百两,次用事人,每名白身特补武翼大夫,银绢五千疋两、钱五千贯、金三百两,有名目头首,每名白身特补敦武郎,银绢各一千疋两、钱三千贯、金一百两。已上愿补文官者听。一、如系官员、文武学生、公吏、将校、兵级等获到前项人,并拟比迁补官职,仍与支赐。一、系贼中徒伴购杀前项人,将首级或能生擒赴官,并特与免罪,一切不问,亦依赏格推恩支赐。』是日,童贯至镇江。甲子,王禀等破贼于秀州城下,斩首数千级,秀州平。是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
  二月壬午,方腊陷旌德县。癸未,王禀等克杭州。乙未,方腊陷处州,余党逼信州。
  三月丙申,贼再犯杭州,王禀等战于城外,斩首五百级。官军与贼战于桐庐,败之。戊戌,童贯留谭稹驻镇江,帅中军赴金陵。壬寅,贼帅吕师囊屠仙居县。戊申,官军复歙州。贼攻台州不克,解围去。辛亥,刘镇、杨可世至歙之潘村,遇贼万余,迎战,复有万众冲后军。镇、可世分兵击之,夜半贼溃,斩获一千五百四十级。贼再围台州,不克,解围去。壬子,童贯自金陵还镇江。刘延庆与贼战于宁国,败之。王禀等复富阳县。丁巳,复新城县。戊午,王禀等至桐庐桐州港遇贼,以战舰攻之,夺溪桥。翌日,复桐庐县,凡获一千五百余级。庚申,童贯驻平江府。壬戌,王禀克复睦州。
  四月乙丑,王禀等于睦州南门外对溪岸斩贼一百九十级。丙寅,王禀等又斩贼九百六十七级于睦州南门外对溪岸。刘光世兵至衢州,贼万人出城,我师大捷,斩获二千二百五十六级,生擒贼首郑魔王。戊辰,贼将吕师囊攻台州,通判李景渊击走之。己巳,前知睦州张徽言特贷命,免真决,刺面长流万安军,以盗发,所临失职故也。辛未,刘光世自衢将之婺,军行一舍,贼万众再犯衢,将官叶处厚与贼战,为贼所掩,处厚溺死。光世闻之,引军还,拟贼后。丙子。刘光世复龙游县,斩贼二千一一百九级,生擒五十人。丁丑,贼陷天台、黄岩两县。己卯,王禀兵至建德、寿昌县境白沙渡,斩贼九百一十五级,夺其粮舟百余。刘光世复兰溪县,斩贼百九十四级,生擒千五百余人。郭仲荀复上虞县,斩贼三百一十级。童贯以中军驻杭州。庚辰,郭仲荀至涌泉县寺,斩贼兵三百十七级。辛巳,刘光世至婺州,薄城下。贼二万余冲我师,光世麾兵大战,贼败,乘胜夺门而入,掩杀逐出之,斩首四千余级,复婺州。癸未,王禀复青溪县。丁亥,郭仲荀至南宝洞,斩贼二百六十余级,生擒三十二人。姚平仲收复浦江县,刘镇等驻帮源洞后[8]。戊子,初,童贯与王禀、刘镇两路预约,会于睦、歙间,分兵四围,包帮源洞于中,同日进师。至是,王禀等已复睦州,将至洞前;刘显等已复歙州,驻军洞后,且密谕之:克日既定,当纵火为号。见焚燎烟升,则表里夹攻,仍面缚伪囚,上副御笔四围生擒之策。刘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直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门岭崖壁,峭坂险径,贼辄数万据之。刘镇等率劲兵从间道掩击,夺门岭,斩贼六百余级。是日平旦入洞后,且战且进,鸣镝纵火,焚其庐舍。禀等自洞前望燎烟而进,禀领中军,辛兴宗领前军,杨惟忠领后军,总裨将王渊、黄迪、刘光弼等与刘镇合围夹攻之。贼二十余万众腹背抗拒,转战至晚,凶徒糜烂,流血丹地。火其庐万间。王禀以奇兵斩贼五千四十六级,刘镇等兵斩贼五千七百八十余级,生擒四百九十七人,胁从老稚数万计,并释之。而未得伪酋方腊。翌日,搜山。庚寅,王禀、辛兴宗、杨惟忠生擒方腊于帮源山东北隅石涧中,并其妻孥、兄弟、伪相、侯王二十九人,振旅赴杭州宣抚司。方腊虽就擒,而支党散走,浙东贼势尚炽。辛卯,童贯遣郭仲荀、刘光世、姚平仲等分路往讨。仲荀驻兵三镇,新昌、嵊县贼合攻之,仲荀四面距战,斩首二百六十一级,获旗鼓等。是日,自三界镇进兵佛果院。

校勘记
[1]夷人 原本『夷』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三十四补。
[2]夷贼 原本此二字均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三十四补。
[3]庚子朔 原本无『朔』字,据《长编拾补》卷二十四补。
[4]排日 原本『日』下衍一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三十四删。
[5]探赜 原本『赜』字作墨丁,据《长编拾补》卷三十四补。
[6]麴嗣复 《宋史》卷四五三作『鞠嗣复』。
[7]三年 原本作『三月』,据《长编拾补》卷四十三改。
[8]驻帮源洞 原本无『驻』字,据《长编拾补》卷四十三补。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