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诸司闰年图,刑部详覆诸州已决大辟案牍及勾禁奏状[23],此外无旧式[24]。欲望令诸州每年造户口租税实行簿帐写以长卷者,别写一本送尚书省,藏于户部。以此推之,其余天下官吏、民口废置、祠庙甲兵、徒吏百工、疆畔封洫之类,亦可籍其名数送尚书省,分配诸司,俾之缄掌,俟期岁之后,可以振举官守,兴崇治教。望选大僚数人博通治体者,参取古今典礼令式,与三司所受金谷、器械、簿帐之类,仍详定诸州供送二十四司载籍之式。如此,则尚书省备藏天下事物名数之籍。如秘阁藏图书,国学藏经典,三馆藏史传,皆其职也。』上览奏嘉之,诏令尚书丞、郎及两省五品以上集议其事。吏部尚书宋琪等上奏曰:『王者六官,法天地四时之柄;文昌列署,体象纬环拱之文。是为布政之宫,王化之本,典教所出,何莫由斯?然而古今异宜,沿革殊制。或从权而改作,亦因时而立法。唐之中叶,兵革弗宁,始建使名,专掌邦事,权去省闼,政归三司。五代相循,未能复旧。今圣文垂拱,书轨无外。将循名而责实,庶稽古以建官。悉举旧章,以蹈前轨。而岁祀寝久,曹局仅存,有司失传,遗编多阙。臣等欲望委崇文院检讨六曹所掌图籍自何年不系都省?详其废置之始,究其损益之源,别俟讨论,以期恢复。』上以其迂阔,竟寝之。
  王炳奏议不得其日。宋琪自吏部尚书迁右仆射在二月。今琪又以吏书见,故附此事于二月末。《实录》别本亦载此事于二月乙未。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丙午,诏:『应京朝官除两省、御史台,自少卿、监以下奉使从政于外、受代而归者,并令中书舍人郭贽、膳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滕中正、户部郎中雷德骧同考校劳绩,品量材器。』以中书所下阙员,类能拟定,引对而授之,谓之差遣院。按前代常参官,自一品皆曰京官,其未常参,止曰未常参官。今谓常参曰朝官,秘书郎而下未常参者曰京官。旧制:京官有员数,除授皆云『替某官』,或云『填见阙』。京官皆属吏部,每任三十月为满,岁校其考。第罢任,取解赴集。国初以来,有权知及通判诸州军,监临物务,官无定员。月限既满,有司住给俸料,而见厘务者,申牒有司,复支所厘之务,罢则已,但不常参。除授皆出中书,不复由吏部。至是,与朝官悉差遣院主之。

校勘记
[1]五月 原本『五』字为墨丁,据《长编》卷三十补。
[2]煮浣 原本作『热浣』,据《长编》卷三十四改。
[3]删正 原本作『删去』,据《长编》卷二十三改。
[4]令详定篇韵逾四年甲戌迁著作郎 原本作『逾四年甲戌□□□□迁著作郎』,据《长编》卷二十三乙补。
[5]王仁睿 原本脱『仁』字,据《长编》卷二十三补。
[6]二年 原本『二』字作墨丁,据《长编》卷四十补。又此段原错简在端拱元年五月庚辰之前,今移后。
[7]员外郎 原本『外』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三十二补。
[8]气朔 原本作『气数』,据《长编》卷二十三改。
[9]十佛 《长编》卷二十三作『七佛』。[10]梵经 原本作『梵夹』,据《长编》卷二十三改。下句『梵夹』同改,不另出校。
[11]七月 原本无此二字,据《长编》卷二十三补。
[12]达者 原本作『远者』,据《长编》卷二十四改。
[13]□□□□□□□□ 按:《长编》卷二十六雍熙二年无此语。
[14]过民 原本作『遇民』,据《长编》卷二十三改。
[15]诣万岁山 原本作『请万岁山』,据《长编》卷二十三改。
[16]次于 原本『于』字为墨丁;《长编》卷二十三无此字。兹据文意补。
[17]风雹 原本作『风霆』,据《长编》卷二十四改。
[18]友爱 原本作『爱友』,据《长编》卷三十七乙正。
[19]壬午 原本无此二字,据《长编》卷二十五补。
[20]版籍 原本作『服籍』,据《长编》卷三十八改。
[21]苗亩 原本『亩』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三十八补。
[22]半天下 原本『半』字作墨丁,据《长编》卷三十八补。
[23]勾禁 原本作『旬禁』,据《长编》卷三十九改。
[24]无旧式 原本为三墨丁,据《长编》卷三十九补。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五
真宗皇帝

亲征契丹
  景德元年九月丁酉,上谓辅臣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毕士安等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可也。必若戎辂亲征,宜且驻跸澶渊。然澶渊郛郭非广,久聚大众,深恐不易。况冬候犹远,顺动之事,更望徐图。』寇准曰:『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进发之期,不可稽缓。』王继英等曰:『禁卫重兵多在河北,所宜顺动,以壮兵威。仍督诸路进军,临事得以裁制。然不可更越澶州,庶合机宜,不亏谨重。所议进发,尤宜缓图。若遽至澶州,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