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第四册
卷第一百零七
蔡确诗谤
刘文书狱
卷第一百零八
差役
卷第一百零九
保甲
保马(监牧附)
卷第一百一十
常平仓
青苗
市易务(抵当附)
卷第一百十一
回河上
卷第一百十二
回河下
导洛(广武埽附)
卷第一百十三
立后(废后附)
配飨
卷第一百十四(阙)
修实录(阙)
修国史(阙)
修玉牒(阙)
定新历(阙)
浑天仪象(阙)
玉玺(阙)
改元(阙)
卷第一百十五(阙)
获鬼章(阙)
卷第一百十六(阙)
取弃湟鄯州(阙)
卷第一百十七(阙)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卷第一百十八(阙)
复孟后(阙)
卷第一百十九(阙)
用元祐旧臣(阙)
卷第一百二十
逐惇卞党人(复用附见)
卷第一百二十一
禁元祐党人上(元符附)
卷第一百二十二
禁元祐党人下
卷第一百二十三
编类元符章疏
卷第一百二十四
追复元祐党人
卷第一百二十五
明堂
官制
卷第一百二十六
八行取士
州县学(武学附)
卷第一百二十七
道学
神霄官
方士
卷第一百二十八
三卫
四辅
元圭
九鼎(重和九鼎附)
八宝
万岁山
花石纲
卷第一百二十九
陈瓘贬逐
邹浩贬逐
卷第一百三十
尊王安石
不用吕惠卿
久任曾布
卷第一百三十一
张商英事迹
蔡京事迹
卷第一百三十二
讲议司
卷第一百三十三
议礼局(大观政和二礼附)
卷第一百三十四
礼制局
卷第一百三十五
大晟乐
四学
卷第一百三十六
当十钱
卷第一百三十七
水磨茶
解池盐
卷第一百三十八
方田
马政
卷第一百三十九
收复湟州
卷第一百四十
收复鄯廓州
收复银州
收复洮州积石军
卷第一百四十一
讨卜漏
讨方贼
卷第一百四十二
金盟上
卷第一百四十三
金盟下
卷第一百四十四
金兵上
卷第一百四十五
钦宗皇帝
金兵下
卷第一百四十六
内禅
卷第一百四十七
李纲守议
卷第一百四十八
诛六贼
卷第一百四十九
二圣北狩
卷第一百五十
高宗南渡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第一册
【宋】杨仲良 撰
李之亮 校点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

太祖皇帝受禅
  建隆元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寇,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候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世宗征伐,荐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壬寅,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太原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都下驩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惟内庭宴然不知。癸卯,大军出爱景门,纪律严甚,众心稍安。军校河中苗训者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摩荡,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是夕,次于陈桥驿。将士相与聚谋曰:『主上幼弱,未能亲征。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义,匡义时为内殿祗侯、供奉官都知,即与处耘同过归德节度掌书纪蓟人赵普[1],语未竟,诸将突入,称说纷纭。普及匡义各以事理逆顺晓譬之曰:『太尉心亦必不汝赦[2]。』诸将相顾,亦有稍稍引去者。已而复集,露刃大言曰:『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肯退而受祸?』普察其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听命。普复谓曰:『外寇压境,将莫谁何,盍先攘却,归始议此?』诸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