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据实具奏。
  至各省已经进到之书,现交四库全书处检查,如有关碍者,卽行撤出销毁。其各省缴到之书,督抚等或见其书有忌讳,撤留不解,亦未可知,或有竟未交一关碍之书,则恐其仍系匿而不献。着传谕该督抚等,于已缴藏书之家,再令诚妥之员,前去明白传谕,如有不应存留之书,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朕凡事开诚布公,既经明白宣谕,岂肯复事吹求。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存留,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别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承办之督抚等亦难辞咎。但各督抚必须选派妥员,善为经理,毋得照常通行交地方官,办理不善,致不肖吏役藉端滋扰。将此一并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军机处上谕档)

一七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给还应退书籍折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六日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
  七月廿九日接奉上谕:各省购办云云。仰见圣主稽古右文,嘉惠士林,以期世藏珍守之至意。
  伏查浙省办理遗书一事,臣前于奏覆天一阁范懋柱等恭献藏书折内,声明检除重复书籍,钦奉上谕,令先行给还,其余各家有似此者,一体办理。钦此。经臣将现已派员解往,眼同府县亲交范氏各后人收领缘由,并查明浙省书局办理章程,原系派分收掌,登号清检,各有专员,其购买与访借分别簿籍登记,将部数、本数,系某员经手、某家之书,逐一详记。除将入奏各书敬谨收贮外,若退还之书,悉系查明簿内原经手访借之地方官暨敎职绅士人等,开列书目、部数清单,即令解回,交还本人收领,取领报查销号,上下悉有稽考,不令承办之员扣留缺少及吏胥藉端需索。等情。于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七日恭折奏明在案。
  嗣臣具奏之后,复节次恭进各书,亦续有拣存者,臣俱凛遵圣训,随时分别交还。现在并无存局未发之书。兹蒙谕旨垂询,体恤周详,并令将如何还给及何日给还之处覆奏。臣随一面敬谨恭录出示,一面复将在局档案详加清检,册内登记,挑退给还各种。如献书最多之鲍士恭等家,查系在省居住者,本家亲自赴局照单领回;其居住外府州县各家,均系解员会同地方官及经手敎职各员,造册面给,取领申报。他如四处零星访借挑退者,或按府,或按县,亦系开单汇解,给还本人。所有前项应退之书,自上年六月起,先后陆续交还,已于本年四月十七日给完讫,均有藩司暨府县印文并各家领状存贮在局。臣留心体察,实未经吏胥之手,无从需索掯勒等弊。
  理合遵旨覆奏,伏乞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廿六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七九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将存局未解书籍给还折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六日
  署理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将存局未解书籍先行给还事。
  窃臣于本年七月十六日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内阁奉上谕:各有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云云。钦此。卽钦遵饬司迅速查办去后。兹据布政使朱珪申称:遵即恭录上谕,刊刷誊黄,遍贴晓谕。查晋省各属送到之书,除琐屑重复之本,当时随即饬发各本家具领外,所有奏进之书,共一百二十七种,内除已奉取进者八十八种,将来俟发回时给还,其未奉取进之书,计存三十九种。今奉谕旨,令及早清厘给还,仰见圣主睿照周详、嘉惠士林至意。已遵于八月初一日将书封发各属,传知各本家具领,给发报查。等因。具详前来。臣查时值乡试,士子齐集省城,因将现发各书名目、本数、系何府州县呈送及已经给领缘由,出示通衢晓谕。或有呈书之人,未必到省,而众知传说,更使胥吏人等难以隐匿滋弊。
  所有遵旨饬发给还缘由,理合具折恭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奉朱批:览。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江宁书局拣存不解书籍已经发还折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十日
  窃臣接到办理四库全书处咨开,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二日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并令将原书盖以翰林院印,书面钤注某家某书若干本,云云。钦此。钦遵。移咨到臣。
  臣查江南江西两省采访遗书,先经各抚臣在于安庆、苏州、江西省城设局办理。嗣于上年闰三月初五日接奉上谕,令臣实力购觅。臣随一面通饬各属,上紧体访解送,一面委员给其银两,令其前往书贾坊林采购。并于江宁设局,专委藩司闵鹗元督率本城教官二员、县丞一员,将各属禀呈书目及解局书籍并委员购到之书,查点收贮,随时开单禀臣。经臣查阅各书,或系《永乐大典》内曾经取用,或系述古堂、曝书亭书目所载,或可附入经史子集之列者,均经臣开单恭折奏进,先后委员解送四库馆交收在案。此外,重复琐小书籍,除委员用价购买者毋庸置议外,其有各属禀呈书目之日卽批令不必解送者,有于随禀解送卽发交来差赍回批令给还本人者,又有解交局内转解臣衙门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