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郎臣克升额、员外郎臣冯应榴、主事臣范宜清、主事臣高谦、主事臣勒善、主事臣韩朝衡、主事臣吴濂、主事臣刘绍锦、候补主事臣姚左垣、额外主事臣七十五、额外主事臣李照、额外主事臣鲁兰枝、额外主事臣李镜图、额外主事臣景江锦、额外主事臣陈大文、额外主事臣蒋泰来。
(录自《办理四库全书档案》)

一七三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遵旨将拣存书籍发还各家折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三十日
  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遵旨查奏事。
  窃于本年七月初十日,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会:因外省采访遗书,公局有拣下不解之书,尚未给还,恐致官吏人等窃取抵换,勒掯需索滋弊。钦奉上谕,着各该督抚盐政,将各家呈出遗书,除已解京之书,俟发回本省,另行给还外,云云。钦此。
  臣谨卽遵旨誊黄,颁行各属,徧加晓谕,并饬行布政使杨景素,亲自率同局员查办去后。兹据杨景素详覆前来。臣查从前采访遗书,凡有送至省局者,均令造册申报,上下衙门各有案册可稽。计自设局以来,共据各府厅州县陆续呈送五百余种,经臣三次奏明,由办理四库全书处取进二百余种,尚有拣存重复浅陋及坊肆习见之书二百八十三种。现经布政使杨景素率同管局之保定府等,逐细按照单册,经行分发原送之各州县,立限三日内全数给还各家,查收清楚,取具领状及印结,申送存案。仍饬各该道府严密访查,并晓示各绅士等,如有官吏窃换欺隐,勒索遗失者,许令径赴臣衙呈告,即当分别严参究处,断不敢稍任滋弊,以期仰副我皇上崇重典册、嘉惠藏书之至意。
  所有臣遵旨查办缘由,理合恭折奏覆,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三日奉朱批:好。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七四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办理发还遗书缘由折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一日
  臣李质颖谨奏,为遵旨覆奏事。
  本年七月二十六日,承准办理四库全书处文开,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并令将原书盖以翰林院印,书面钤注某家某书若干本,饬纂修人员上紧赶办完毕,仍将原书发回督抚等,给还本人。业经明降谕旨。又进书最多者,并令馆臣择其中善本十余种呈阅,间于几暇题以诗句,弁诸卷端。因谕将此等题诗之书,上紧趱办,卽将原本先行发回,俾众知朕加惠藏书之意。闻外省采访遗书,各设公局办理,交到后有因重复及琐小拣下不解者,尚留局中,未行给还,并有本人赴领未得者。该督抚等或尚未办及此事,以致存积日多,而藏书家不知其书曾否呈进,将来发还后缺少数种,不知何处遗失,致经手之人及吏胥等从中干没,皆所不免,不可不及早清厘给还。着各督抚、盐政将各家呈出遗书,除已解京之书,俟发回本省,另行给还外,先将各家拣存之书,令承办书局人员,逐一检查,按照所呈原单造册,先行发还。并饬该管官严行稽查,毋任胥役等从中取利。如或视为具文及办理不善,致官吏人等将书本窃取抵换,并借端勒掯需索情弊,或经科道参奏,或朕别有所闻,惟督抚等是问。督抚等奉到此旨,先行出示晓谕,俾咸知朕意。仍将如何还给及何日给完之处,具折覆奏。钦此。
  伏查臣于上年闰三月奉旨访觅遗书,当即钦遵圣训,将素有藏书之商人马裕传至询问,据该商卽将书目呈出,共计一千三百八十五种。臣择其中未尝经目者,具折进呈三次,共送七百七十六种,下剩六百九种,俱系通行共见之书,无可采选。随卽查点明晰,一一当面发还,取具马裕收领存案。
  臣又选派晓事总商八人,令其因亲及友,广为访觅,并向书贾广行购取。据该商等将觅得书籍陆续持送来署,臣随到随阅,将流传尚少之书,开单进呈五次,共送过九百三十二种。其寻常书籍,令该商等立卽领回,严饬勿得存留一册。该商等遵照,俱已随时给还各本人讫。
  再,臣系率统晓事总商等亲同检阅,未尝设立书局,亦未委员承办,假手吏胥,似不致有抵换需索等弊,不致上廑圣怀。臣现将钦奉上谕,恭录晓示,俾呈出遗书之家,咸各仰知圣主嘉惠藏书,曲垂慈爱之至意。
  所有臣办理缘由,谨遵旨恭折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奉朱批:该总裁等知道。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七五 吏部尚书官保等题为议得因《永乐大典》案黄寿龄等应分别降级罚俸本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二日
  吏部等衙门经筵讲官 议政大臣 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 正红旗满洲都统 步军统领衙门刑名事务臣官保等谨奏,为奏明事。
  该臣等议会得:(上略)查《永乐大典》一书,该纂修等理宜在馆慎重校勘,加谨收藏。今庶吉士黄寿龄因赶办散篇,恐误课程,携带外出被窃,实属不合。应将纂修官 庶吉士黄寿龄,照特旨交办事件致有遗失将经手之员降壹级留任再罚俸壹年例,降壹级留任再罚俸壹年。查黄寿龄系庶吉士,尚未散馆授职,无任可留,除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