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阙文一节,亦如所奏,交武英殿查明单开揑注各书尾页誊录姓名,交部议处等因。俱经奉旨准行,并经吏部遵照分别查办在案。
兹文渊阁签出各书舛误,详校官未经勘出及誊录捏注阙文之处,与文源阁事同一例,应请仍照前议交纪昀及武英殿查明分别咨部办理。至遗失底本抵换他书不行查出之经手提调及滥邀议叙之收发、供事,一并交部,分别核议。
所有臣等酌议缘由,理合缮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四二七 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江苏巡抚臣觉罗长麟跪奏,为遵旨汇奏事。
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等因。钦此。遵办在案。
兹届年终汇奏之期,据江宁布政使陈大文、苏州布政使奇丰额将缴换数目详请汇奏前来。臣查乾隆五十六年江苏省各属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共七部。
除仍督饬各属实力搜缴,务期净尽,另行汇解外,所有乾隆五十六年分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谨会同两江总督臣书麟恭折具奏,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一四二八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为清结书籍银两事呈稿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武英殿修书处官员等呈,为清结书籍银两事。
查本处通行书籍处一项,结至五十四年十二月,呈明下存银九百八十二两一钱二分七厘三毫七丝二忽;旧存书二千二百九十九部,值银五千三百五十一两三钱七分一厘九丝九忽;新刷《日下旧闻考》等书三种,计五百部,值银一千三百五十两三钱二分五厘一毫。【真按:乾隆时的书价】五十五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本处卖过书一百八十二部,得价银四百五十二两四钱三分四厘九毫三丝八忽,耗余银一百七十四两四钱五分四厘一毫九丝九忽;五城卖过书五部,得价银四两二钱八分四毫三丝,耗余银一两七钱八分六厘六毫二丝二忽。以上旧存新卖,共存银一千六百十五两八分三厘五毫六丝一忽。下存书二千六百十七部,内拨给五城《大清会典》等书三种,计八十部,计值银三百七十两六钱五厘,本处下存书二千五百三十七部,值银五千九百三十八两三钱二分七厘六毫一丝一忽;五城下存书二百八十一部,值银五百零九两四钱二分三毫一丝六忽。
又查两库通行书籍一项,结至五十四年十二月,呈明下存银二千三十九两七钱九分四厘四毫三丝九忽;存书三千七百四十五部,值银一万八百六十七两六分六厘五毫五丝四忽。五十五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本处卖过书五十二部,得价银一百八十五两六钱四分六厘;五城卖过书七十八部,得价银八百五十九两二钱九分八厘。以上旧存新卖,共存银三千八十四两七钱三分八厘四毫三丝九忽。下存书三千六百九十三部,内拨给五城《佩文韵府》一百部,值银一千三百八十二部(两)二钱;本处下存书三千五百九十三部,值银九千二百九十九两二钱二分五毫五丝四忽。五城下存书六百十三部,值银一千七百二十三两七钱四厘三毫四丝三忽。
以上卖书处并两库二共存银四千六百九十九两八钱二分二厘。除上年刷《旧五代史》并刻板片已销过银九百九十五两五钱七分一厘六毫一丝,下实存银三千七百四两二钱五分三毫九丝,内又刷《日下旧闻考》等书五百部,用过银一千三百五十两三钱二分五厘一毫,现存银二千三百五十二两九钱二分五厘二毫九丝。
谨将通行书处现存书籍另造清册,钤用印信,以备存案可也。为此具呈。(内务府呈稿)【真按: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的数据来源】 一四二九 奉天府丞福保奏办理张焘前来文溯阁抽换抽阅书籍情形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校勘】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奉天府府丞 提督学政奴才福保跪奏,为奏闻事。
准副都御史陆锡熊咨称,上年奉旨详校文溯阁全书,所有应行抽换各书,现交礼部员外郎张焘照原议赍送,并卽将阁内存贮书籍先行抽阅等因。随据员外郎张焘赍送到抽换各书前来。
奴才会同副都统凌泰遵照上次校书章程,另设看书公所,一切事宜详慎办理。惟是此次校勘书籍,现届隆冬,非上次时际夏秋可比。校书之所,火烛尤宜小心,墨渍油污均当防范。况四库全书原以永垂久远,必须卷帙整洁,方足仰副我皇上昭示来许之至意。奴才每日率同教官于现送到各书及员外郎张焘抽阅之书应行入架者,恐有污渍,逐本详查,断不敢草率归架。至所抽阅书籍,卷帙浩繁,若发书时,不将函内卷数、本数查清存记,或不免书册遗漏、次序颠倒等弊。是以逐一注明,立档存记,归架时卽照记注检阅,以期毫无错误。奴才仍谆嘱员外郎张焘,约束帮同看书之人,务使严防油污墨渍火烛,以昭慎重。
统俟抽阅事竣,再行陈奏外,谨将现在抽换归架大概情形,恭折奏闻,伏乞睿鉴。谨奏。
朱批:详细为之。(宫中朱批奏折) 一四三○ 军机大臣奏各省缴到违碍书籍缮单销毁片
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