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挖改画一,自可省重复检阅之烦。着传谕八阿哥、金简将现在武英殿所刻《三史国语解》赶紧刊刻完竣,先刷印一部寄至热河,以便校对,其余分给文渊、文津两阁校书诸臣,一体留心查改。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
接奉来翰,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一事。此间因书多人少,随办随交,且原书既有总校、分校各衔名,现在校书之人自不能开列在前。若衔大者开列在后,又似于体制未协,是以所校各书,只存档册,不列衔名,即交进安设,倘遇将来议处,亦可按籍而求。至京中所办应如何黏签列名之处,围上势难画一,惟候阿哥、中堂斟酌办理示覆,再行酌办可也。
端此布覆。敬请阿哥钧祺,并候中堂台祉。谨覆。
和珅等同具(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一二 军机大臣和珅为奉旨阅改《尚书古文疏证》事致彭元瑞等函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六日
启者:
本日面奉谕旨:文津阁所贮《尚书古文疏证》,内有引用钱谦益、李清之说,从前较(校)订时何以并未删去?着将原书发交彭元瑞、纪昀阅看。此系纪昀原办,不能辞咎,与彭元瑞无涉。着彭元瑞、纪昀会同删改换篇,令纪昀自行赔写,并将文渊、文源两阁所藏,一体改缮。钦此。
特此布达,顺候近祺不一。
和<珅>等同具(军机处上谕档)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臣纪昀、臣彭元瑞谨奏:
本月初八日报到发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一部,臣等公同阅看,书内钱谦益、李清诸条,未经抽削,实属疎漏。臣纪昀另折奏请议处外,臣彭元瑞会同臣纪昀谨就各条文义,分别或删数字,或删全条,务使两人邪说不污卷帙,尽行削去。谨黏贴黄签,恭呈御览,伏候训示。臣纪昀敬谨赔写赶缮一分,一并呈览,就近发交装潢,归入文津阁书函。
臣等再查文渊阁、文源阁《尚书古文疏证》内李清一条未经削去,其钱谦益十五条俱经原校官删故,但仅去其姓名,而仍存其议论,应画一削去。并文溯阁及发南三分,臣纪昀俱行陆续赔写归入。
又查现在文渊阁详校官 侍讲陈崇本签出王士祯《居易录》内钱谦益二条、李清二条,庶吉士李如筠签出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内李清一条;文源阁详校官 额外主事李肖筠签出《绎史》内李清序一篇。臣等俱即核削,臣纪昀亦行赔缮,黏签呈览。发下后,臣纪昀一并赔缮【真按:今见四库本有题详校官者,疑即此次覆校者也.此次似名为「详校」.】。谨奏。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奉旨:知道了。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二一四 礼部尚书纪昀奏沥陈愧悔并恳恩准重校赔缮文源阁明神宗后诸书折【真按:纪昀的窘态.】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臣纪昀跪奏,为沥陈愧悔,仰恳天恩事。
本月初八日文报到京,臣敬接廷寄谕旨,跪读之下,惶骇战惧,莫知所为。谨遵旨与臣彭元瑞将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底本内所引李清、钱谦益诸说,详检删削。臣纪昀现在趱办赔写外,伏念臣一介庸愚,叨蒙简擢,俾司四库总纂主事,受恩稠叠,迥异同侪,理应办理精详,方为不辜任使。乃知识短浅,查核不周,致有李清《诸史异同录》一事,【真按:前均作诸史同异录!若此乃纪昀原折,则其真是胡涂到家了.呵呵.难怪校缮不精,其又何云.】虽幸蒙恩宥,已自觉日夜疚心。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复有失于删除之处,更蒙我皇上格外矜全,不即治罪。闻命之下,感愧交并。在皇上圣度包容,固共仰天地仁爱之心,圣人宽大之政。在臣则受任至久,受恩至深,乃错谬相仍,愆尤丛积,实上无以对圣主,下无以对天下之人。若再不殚竭血诚,力图晚盖,是臣竟顽同草木,无复人心。
伏查四库全书,虽卷帙浩博,其最防违碍者多在明季、国初之书。此诸书中经部违碍较少,惟史部、集部及子部之小说、杂记,易藏违碍。以总目计之,不过全书十分之一、二。当初办之时,或与他书参杂阅看,不能专意研寻;或因誊录急待领写,不能从容磨勘,一经送武英殿缮写之后,卽散在众手,各趱功课,臣无从再行核校。据今李清、阎若璩二书推之,恐其中似此者尚或不免。现在虽奉旨派员详校,但诸书杂阅不能专力于明季、国初,又兼校讹字、脱文、偏旁、行欵及标记译语,亦不能专力于违碍。至交臣核定,臣惟查所签之是非,其所未签更不能徧阅,恐终不免尚有遗漏。臣中夜思维,臣虽年过六旬,而精力尚堪校阅,且诸书曾经承办,门径稍熟,于违碍易于查检。不揣冒昧,仰恳皇上天恩,予臣以悔罪自赎之路,准将文源阁明神宗以后之书,自国朝列圣御纂、皇上钦定及官刊、官修诸编外,一概责臣重校。凡有违碍卽行修改,仍知会文渊、文津二阁详校官画一办理,臣俱一一赔写抽换,务期完善无疵。臣断不敢少有回护,致他日再蒙圣鉴指出,自取重诛。
惟臣现办核签之事,计全书六千余函,限两月告竣,每日须核签一百余函,方能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