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此。遵旨寄信前来。(军机处上谕档) 九九一 军机大臣奏王应麟《玉海》遵旨拟加按语呈览片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发下王应麟《玉海》。臣等遵旨拟加按语呈览,恭候钦定,发交曹文植(埴)另行缮录,真按:曹文埴.装入各部全书本卷。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九九二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明《续通鉴纲目》《发明》等夹签呈览片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臣等遵旨查《续通鉴纲目》,《发明》系明余杭周礼撰,其书于弘治中进呈;《广义》系华亭张时泰撰,官秀水县训导,其书于嘉靖中进呈。彼时交史馆附刻《续通鉴》后。查送京销毁书内,现有此种,今于四库全书《千顷堂书目》查出,开载此条,谨夹签呈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九九三 军机大臣奏查核夏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提调等官交部察议片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二日*
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其余未及次数者,着加恩宽免,毋庸于下次积算。钦此。又奉旨:此后书内错误,总校记过一次者,分校着记过二次。钦此。又总校检勘书籍较多,前经奏明,请照总裁三次议处之例办理。又本年六月内,经臣金简、曹文埴奏请将奉旨加倍记过之总校、分校等专案核办,真按: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所遗漏的档案.交部议处,并奉旨允行。各在案。
所有本年春季进过书籍错误,业经臣等查核交部,其夏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之处,臣等详加稽核,除加倍记过之员另行交部并总裁各员前因赶办第二、三分全书奏请停其抽阅并无记过次数外,查有提调官吴裕德记过二次;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千一百十四次,仓圣脉记过四百二十四次,孙溶记过三百十八次,徐以坤记过二百八十八次,潘有为记过二百三十六次;分校官罗修源记过一百十二次,庄通敏记过九十次,陈昌齐记过六十九次,王中地记过六十四次,王庆长记过五十四次,郭祚炽记过五十二次,叶兰、胡敏各记过四十八次,许兆椿记过四十次,励守谦记过三十八次,程琰记过三十四次,朱攸记过三十次,李镕记过二十八次,何西泰、李荃各记过二十四次,章宗瀛记过二十二次,甄松年记过二十次,周镕、常循各记过十八次,【真按:疑为周鋐之讹!(涉下文宋镕而讹)办理四库全书档案2者都有,俟考!】宋镕、汪镛、王天禄、胡予襄各记过十六次,季学锦、王坦修、罗万选各记过十四次,方大川、张虎拜、吴寿昌各记过十二次,吴锡麒、雷纯、洪其绅、【真按:此人似此一见.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亦然!翁方纲亦仅见,且于奖惩案里几乎全未见之,岂若此然?然则尤奖惩以观者,未易竟功也.】张九镡各记过十次,王璸、牛稔文、李斯咏、闵惇大、莫瞻菉、徐立纲、金光悌各记过八次,【真按:下有有作金光第者,应系误字!】缪晋、戴联奎、朱绂、袁文邵各记过六次,陈木、曹锡龄、马犹龙、蔡廷衡、吴树萱、王照、章煦各记过四次,李鼎元、卜维吉、郭晋、康仪钧、吴典、张焘、李元春各记过二次。俱请交部,照例察议。谨奏。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二日奉旨:知道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九九四 谕《开国方略》书成后着交武英殿刊刻并写入四库全书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奉旨:
《开国方略》书成后,着交武英殿刊刻,并写入四库全书。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九九五 续办缮写四库全书处为移取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会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初八日
续办缮写四库全书处为移取事。
照得本馆续缮四库全书三分,所有分校人员不敷派校,前经续取在案。查贵衙门现在额外行走人员未经兼馆者尚多,亦应一体移取,希卽于日内将续经补缺及额外行走人员一体移送到馆,以便办理可也。须至移会者。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内阁移会) 九九六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阿弥达往祭河源情形并巴忠译出名义片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臣等遵旨询问阿弥达。据称:上年奉命往祭河源,自西宁至星宿海,共走二十四、五日,每日约行一百余里,计程约二千七、八百里。星宿海在青海西。我祭时,向西念雅满达噶经、绿逊罕经。次日望祭玛沁山,向东南礼拜,念搭本多格使特札什咱克巴经。所祭玛沁山,问之蒙古人云,卽汉语所谓大雪山。我去时,从西宁至青海向西行走,俱系大山,并未顺黄河而行。因彼处沿河一带并非驿站,且人烟甚少,径亦纡回,是以就近从山路行走。这大雪山须顺河而行,始能见得亲切,我虽未经由此山,闻得西宁边外此山最大,上多巨石。再,星宿海在大雪山西北,上流相距有一千余里,河源从星宿海流出千余里,始至大雪山,顺山环绕曲折,流向东南。等语。
臣等又将《一统志》所称阿木尼玛勒占木逊山名,询之巴忠,据称:番人谓古为阿木奈,玛勒为大黄河上之山,占木逊为海,阿木尼,「尼」字似系对音之讹。等语。核其名义,盖谓古时黄河经由之山,河水至此大汇,似与《禹贡》「导河自积石」之意亦颇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