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坤记过一百三十五次,潘有为记过八十八次,朱钤记过八十二次,王燕绪记过八十次,孙溶记过六十九次,仓圣脉记过五十七次,何思钧记过五十二次,杨懋珩记过二十二次,缪琪记过十次;分校官张慎和记过四十次,牛稔文记过二十四次,卜维吉、张虎拜各记过二十二次,郭祚炽、王天禄记过二十次,张焘、钱樾各记过十六次,李斯咏、雷纯、曹锡龄各记过十四次,陈木、汪镛、王庆长各记过十二次,于鼎、陆湘各记过十次,吴寿昌、胡予襄、叶兰各记过八次,赵秉渊、朱绂、李荃、吴典、王汝嘉、罗修源、李镕、田尹衡、周鋐、沈培各记过六次,励守谦、潘曾起、袁文邵、孙球、陈昌齐、邱庭漋、蔡廷衡、孙玉庭、胡敏各记过四次,柴模、王璸、潘庭筠、郭晋、李岩、缪晋、金光悌、季学锦、萧九成、庄通敏、汪学金、吴绍浣各记过二次,应交吏部、都察院照例分别察议。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九○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改建文澜阁并商等呈请缴缮书银两折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
闽浙总督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奏覆事。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等因。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臣跪读之下,仰见我皇上嘉惠艺林、广示乐育之至意。遵卽商藩司盛住亲至〔圣因〕寺后之玉兰堂,勘得该处后槛外逼近山根只九尺余,地势潮湿,难以藏贮书籍。且院宇地盘浅隘,亦难另行改建。惟查玉兰堂之东迤下有藏书堂,现为藏贮《图书集成》之处,堂后地盘宽阔,其后照三楹,臣与藩司盛住面加相度其地,堪以改建文澜阁。并仿照文渊等阁书格式样,臣亦商令盛住妥为敬谨制办,以便收贮四库全书。
正在缮折奏覆间,卽据总商何永和等呈称,商等世业浙鹾,身蒙恩遇,愧无丝毫报效,今恭逢圣主加惠两浙人文,特颁旷典,实系商等分应承办之事。且改建等项,需费无多,所有雇觅书手缮写全书之费,商等亦理宜按数呈缴,何敢上费天心,动支帑项,恳请据情代奏等情。臣窃思江浙两省均蒙圣恩,分贮全书,永光文治,洵为千载难逢之盛典。该商等谊切桑梓,情深欣跃,据呈实出至诚,合无恳请我皇上俯准,敕交总办四库全书大臣,查明雇觅书手应需银数,寄信到浙,以便转饬遵照。
所有臣奉到谕旨酌拟改建文澜阁处所暨商人欣跃下情,相应会同布政使署杭州织造盛住恭潜具奏,并绘图进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初二日奉朱批:已有旨了。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九○七 吏部为知照清字经馆等承办《清文鉴》人员清册事致典籍厅移会(附连单)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十八日
吏部为知照事。
文选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等部会题前事一案,相应抄单移会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
计连单一纸。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
附 连单
吏部题分别等第议叙承办《清文鉴》等书人员本
会议得四库全书处将清字经馆、方略馆承办《清文鉴》等书之总校、分校,誊录、托忒字官、收掌、回字敎习、供事人等分别等第,造具履历清册,咨送到部。查列为一等缮校托忒字官 内阁中书已邀议叙主事升用之成泰,二等分校官 内阁中书已邀议叙主事升用之福松,照例准其入于单月,遇有主事缺出卽用一人;二等校对官 内阁中书色克通额,照例准其入于单月,以主事七缺之后升用一人。以上议叙人员,先用一等,次用二等,如等第班次相同者,按其俸次议叙日期先后选用,仍自到馆之日起,扣足五年方准注册。内有前次承办《清文鉴》已邀议叙者,应自前次报满日扣足五年注册;其有无丁忧、告假等项事故,均令该馆于报满时声明扣算。如有应选班次转在此次之先者,应将此次议叙之处一等准改纪录三次,二等准改纪录二次。等因。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二日奉旨:依议。钦此。(内阁移会) 九○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雇觅书手缮写全书章程折【真按:前多作雇字!】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详议具奏事。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九日内阁奉上谕: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来命儒臣编修四库全书,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资藏庋。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巨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真按:此字可证前文上艹下泣者乃讹文也.】士子涵濡,敎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用昭我国家藏书美富、敎思无穷之盛轨。至前者办理四库全书,考募各誊录,皆令自备资斧,五年期满给予议叙,至为优渥。但人数众多,未免开幸进之门。且现在议叙者,尚虞壅滞,若因此致碍选途,又非朕策励人才之本意。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