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以横为昆都伦。即回部所谓昆仑山者,亦系横岭。而修书者不解其故,遂牵青海之昆都伦河为回部之昆仑山耳。既解其疑,不可不详志,因复着读《宋史 河渠志》一篇。兹更检《元史 地理志》,有《河源附录》一卷,内称:「汉使张骞道西域见二水交流,发葱岭,汇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其所言与朕蒲昌海卽盐泽之水,入地伏流意颇合。可见古人考证,已有先得我心者。按《史记 大宛传》云:「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河注中国。」《汉书 西域传》「于阗国」条下所引亦同,而说未详尽。张骞既至蒲昌海,则或越过星宿海,直至回部地方,或回至星宿海,而未寻至阿勒坦郭勒等处。当日还奏,必有奏牍或绘图陈献,而司马迁、班固纪载弗为备详始末,仅以数语了事,致后人无从考证,此作史者之略也。然则《武帝纪》所云:「昆仑为河源」,本不悞,特未详伏流而出青海之阿勒坦噶达素,而经星宿海为河源耳。【真按:上页与此页多引他书之昆仑者,可据以核是否此为编者简化字混乱之迹也!或应作昆仑方是.惜现下无原件供核对矣.唯请编印此书者能再勘焉.】至元世祖时,遣使穷河源,亦但言至青海之星宿海,见有泉百余泓,便指为河源,而不言其上有阿勒坦噶达素之黄水,又上有蒲昌海之伏流,则仍属得半而止。朕从前为《热河考》,卽言河源自葱岭以东之和阗、叶尔羌诸水潴为蒲昌海卽盐泽,蒙古语谓之罗布淖尔,伏流地中,复出为星宿海。云云。今覆阅《史记》、《汉书》所记河源,为之究极原委,则张骞所穷,正与今所考订相合,又岂可没其探本讨源之实乎!
所有两汉迄今,自正史以及各家河源辨证诸书,允宜通行校阅,订是正讹,编辑《河源纪略》一书。着四库馆总裁督同总纂等,悉心纂办,将御制河源诗文冠于卷端。凡蒙古地名、人名译对汉音者,均照改定正史,详晰校正无讹,颁布刊刻,并录入四库全书,以昭传信。特谕。(起居注册) 八九五 两淮盐政伊龄阿奏查勘文汇文宗二阁书格情形并众商请捐雇觅书手银两折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八日
臣伊龄阿跪奏,为钦奉上谕事。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奉上谕:四库全书现在头分已经告竣。等因。钦此。
跪读之下,仰见皇上圣治光昭、乐育人文之至意。随卽亲诣大观堂之文汇阁检查书格,现在藏贮《图书集成》外,所余空格尽多,查金山文宗阁书格一律相同,将来收贮四库全书卽有不敷,所添书格无几,一面转饬商人遵办去后。
旋据总商江广达等呈称,商人适逢圣世,荷蒙皇上敎养生成,无微不至。兹以江浙为人文渊薮,特发内帑,雇觅书手,缮写四库全书,分贮文汇阁等处,广布流传,洵为千古未有之盛典,商等闻命之下,欢忭无地。窃思文汇、文宗两阁并建在淮南地方,今方贮全书,系商等分应承办之事,何敢动费帑金。况查两处书格俱全,卽有添补,工费有限,所有雇觅书手银两,商等理宜照数按年呈□□□□□□□□□等情。臣伏查四库全书珍藏中秘,今蒙嘉□□□,江浙两省均得分贮,诚为荣遇,千载难逢,该商等桑梓情切,踊跃欢欣,自以分应承办之事,不敢上费圣心,实出至诚。合无仰恳天恩,允准敕交总办四库全书大臣,酌定雇觅书手银数章程,或于年终汇解,或分春秋二季解交之处,一并饬知臣以便解交。
所有遵奉谕旨及商众下情,理合恭折陈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七日奉朱批:不必,仍当用官项。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八九六 质郡王永瑢等奏《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告竣呈览请旨陈设刊行折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臣永瑢等谨奏,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告成,并改定《总目》编次、《考证》均经完竣,恭折奏明事。
臣等前经钦奉谕旨:以《全书总目提要》卷帙甚繁,翻阅不易,应别刊《简明书目》一编,俾学者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考镜源流,用昭文治之盛。钦此。钦遵。办理在案。
兹据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等将抄录各书,依四库门类次第标列卷目,并撰人姓名,撮举大要,纂成《简明目录》二十卷。谨缮写稿本,装作二函,恭呈御览,伏候钦定。至《总目提要》业于上年办竣进呈,荷蒙圣训指示,令将列圣钦定诸书及御制、御批各种,均按门类,分冠本朝著录各书之上,毋庸概列部首。现在亦已将体例遵奉改正,另行排次,仍编成二百卷,装作二十函,谨一并覆进。又《四库全书考证》,亦据纂修官王太岳、曹锡宝等汇总排纂,,编成一百卷,装作十函,理合一并进呈。统俟发下后,拟将《简明目录》缮写正本,陈设于经部第一架第一层之首,仍遵将历奉修书谕旨恭冠目录之首。所有进书表文及应行开列在事诸臣职名,臣等谨分折另缮进呈,请旨一并写入书前,以昭右文盛轨。其《总目提要》及《考证》全部,臣等均拟缮写正本,于文渊阁中间东西御案上次第陈设。此系全书纲领,未便仍分四色装潢,应请用黄绢面页以符中央土色,俾卷轴森严,益昭美备。其文源、文津、文溯三阁,俟书成后照此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