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
户部为遵旨查议事。
陕西司案呈,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五日准吏部咨称,会议得内阁抄出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自七月起至九月止,进过全书六次,臣等详加查核。除分校记过十六次之沈〔清〕藻、真按:沈清藻。记过十次之翁树棠、卢遂、记过六次之吴锡龄、记过二次之高中已经病故,毋庸议外,查记过之总裁嵇<璜>等应交吏部、都察院照例分别察议。谨奏。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十八日奉旨:知道了。钦此。钦遵。抄出到部。
查议处四库全书处错悞记过,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奉旨:嗣后总裁应议者,仍令罚俸半年,其总校、分校、覆校各员应议者,止须罚俸三个月。钦此。钦遵在案。应将记过九次之总裁 大学士嵇<璜>、记过一次之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蔡<新>、记过十次之户部侍郎 署吏部侍郎董<诰>、记过八次之兵部侍郎曹<文埴>、记过二次之总阅 大理寺卿李绶,均照例罚俸六个月;记过四十一次之总校 归班进士朱钤,记过十八次之检讨何思钧,记过十七次之归班进士今授江苏桃源县知县杨懋珩,记过十次之编修王燕绪,记过三次之归班进士今授广西平南县知县缪琪,记过五十次之分校 编修周永年,记过二十次之编修励守谦,记过十八次之编修今授贵州学政潘曾起,记过十四次之编修于鼎、吏部主事冯培,记过八次之候补中书黄晃,记过六次之户部主事李楘、国子监助教陈木、候补中书陆湘、李荃、检讨孙玉庭,记过四次之内阁中书今升安徽安庆府同知叶兰、国子监助教张曾炳、编修庄通敏,记过二次之中书杨世纶、编修陈昌齐、秦泉,均照例罚俸三个月。查何思钧、王燕绪、张曾炳已患病调理,孙玉庭、秦泉已经丁忧,均应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查曹<文埴>有纪录二次,前议罚俸三个月注抵在案,今议罚俸六个月,连前共罚俸九个月,应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其从前罚俸三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合计抵销。李绶有纪录二次,今议罚俸六个月,应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免其罚俸。于鼎有纪录二次,缪琪、潘曾起、李楘、叶兰、张曾炳俱有纪录一次,各有前议罚俸三个月,注抵在案,今议罚俸三个月,连前共罚俸六个月,应各销去纪录一次,抵罚俸六个月,均免其罚俸。陈昌齐有纪录三次,冯培、秦泉俱有纪录二次,今议罚俸三个月,应各注于纪录,合计抵销。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题,本月二十二日奉旨:嵇璜、蔡新、董诰俱着罚俸六个月,周永年、励守谦、庄通敏俱着罚俸三个月,何思钧、王燕绪、孙玉庭俱着于补官日罚俸三个月;曹文埴着销去纪录一次,其从前罚俸三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抵销;李绶、于鼎、潘曾起俱着销去纪录一次,免其罚俸。陈昌齐、秦泉各罚俸三个月之处,着注于纪录抵销。余依议。钦此。相应抄单知照等因前来。
查此案兵部侍郎曹<文埴>等罚俸议以纪录抵销之处,毋庸议外。应将四库全书馆总裁 大学士嵇<璜>等罚俸之案注册,应扣俸银,行文内阁等衙门,于造送领俸册内声明坐扣可也。须至移会者。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内阁移会) 八五九 两广总督巴延三为解送空格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三日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革职留任觉罗巴<延三>为札遵事。
据广东布政使司布政使郑源璹会同按察使司按察使景禄详称:
奉两广总督部堂觉罗巴<延三>札开,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八日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昨因各省进到遗书有应抄之沈炼《青霞集》一种,内篇中凡违碍字样俱行空格,已发交阿桂、和珅查核填补矣。此外各省坊行刻本,如《青霞集》之空格者,谅复不少,俱应酌量填补。但各督抚自行查填,恐未妥协,亦难画一,着传谕各省督抚详查各种书籍,内有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概行签出解京,俟交馆臣查明,酌量填补后,仍行发还。其有板片者,即着各督抚遵照所填字样补行填刻,以归画一。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到本部堂。札司会同飞饬各属,遵照详查各种书籍内有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立即签出呈缴,汇请解京填补。等因。又奉前任广东巡抚部院李<湖>札同前事,仰司奉此。依经转饬各府州县详细检查,并令责处该学教官就近搜访,如各种书籍内有不应销毁而印本留有空格者,概行签出致送。并奉前任广东巡抚部院李<湖>奏覆,俟各属缴书到省,委员覆阅汇齐签出,遵旨解京,恭候勅下馆臣查明,酌量填补。等因。于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三日奉到朱批:览。钦此。在案。随据各属陆续将书本申缴到司,俱经发交书局委员覆阅去后。
兹据书局委员署广粮通判郑寅谷、署广丰库大使韩国璋申称,遵将先后奉发各种书本,细加查阅,内有《唐诗笺注》等八种,均系并无违碍、不应销毁之书,印本内多有空格处所,相应逐一签出,申缴委员解京填补等由到司。据此,本司等复核无异。今查有委解紫榆木段之顺德县典史王彬赴京之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