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一首」,原本阙首句,未注「阙」字。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陈墉记过二次。此系总裁嵇<璜>阅。
一、《文山集》内「恭惟某官」句,「恭」讹「共」;又「终日戚戚忍羁旅」句,「羁」字挖补未填。总校官朱钤记过六次,分校官陈墉记过四次。
一、《图书编》内小注「芉姓子爵」句,「芉」讹「芋」。真按:疑当作芈字.芈姓子爵,芈讹芋也.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温常绶记过二次。
一、《楚辞章句》内「九章章句第十六」句,脱一「章」字。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二次。
一、《忠贞录》内「仰止如公不可攀,九族顿虚精化碧」二句,「攀」讹「虚」,「虚」讹「攀」。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二次。分校官于鼎记过四次。
一、《明皇杂录》内「适朕因阅近日大臣章疏」句,「疏」讹「跪」;又「罗列于帐前」句,重写「于」字;又「汝速计家事」句,「速」讹「连」;又「又于汤中垒瑟瑟」句,「瑟瑟」讹」。琴瑟」;又「连云太师」句,「太」讹「天」。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五次,分校官胡士震记过十次。
一、《汉武帝内传》内「向不持来耳」句,「持」讹「特」;又「王母命侍女」句,脱去「母」字;又「此是西胡康渠王所献」句,「胡」讹「湖」。总校官朱钤记过三次,分校官钱世锡记过六次。此系总裁嵇<璜>阅。
一、《柳河东集注》内「妇人丧髻」句,「髻」讹「(上髟下告)」。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胡士震记过二次。
一、《柳河东外集注》内「出刘义庆世说」句,讹作「刘庆仪」。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冯敏昌记过四次。
一、《野航附录》内「楚聘寻常来北郭」句,「郭」字挖补未填;又「醉眠多是任天真」句,「任」字挖补未填。总校官王燕绪记过十次,分校官于鼎记过四次。
一、《孙可之集》内「仰贻(眙)俯骇」句,「眙」字挖补未填。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五次,分校过(官)陈木记过二次。
一、《大雅集》内「弦索蚕缫绿水丝」句,「弦索」讹「弦素」;又「何人能制柘黄衣」,「柘」讹「枯」。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卜维吉记过四次。
一、《太平寰宇记》内「王绩,龙门人」,「续」讹「续」。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胡敏记过二次。
一、《李义山诗集》内「上清沦谪得归迟」句「「沦」讹「论」;又「鸾鹊天书湿紫泥」句,「书」讹「喜」;又「嗟余听鼓应官去」句,「鼓」讹「故」。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三次,分校官戴联奎记过六次。
一、《世说新语》内「宋刘义庆撰」,「刘」讹「王」。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蔡必昌记过二次。此系总阅窦<光鼐>阅。
一、《世说新语》内「眼如点漆」句,「漆」讹「(氵(上来下水))」;又「宋刘义庆撰」,「刘」讹「王」,共三处。总校官王燕绪记过四次,分校官蔡必昌记过八次。
一、《书画题跋记》内,「明郁逢庆撰」,「撰」字讹写作「编」。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张慎和记过二次。
一、《书画题跋记》内「明郁逢庆撰」,「撰」字讹写作「编」,共三处;又「木客潜窥古灶丹」句,「灶」讹从俗写作「灶」。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四次,分校官潘曾起记过八次。
一、《锦绣万花谷 前集》内,「江南无别信」句,「南」讹「海」;又「皮日休《桃花赋序》云」句,「桃」讹「梅」。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陈昌齐记过四次。此系总裁嵇<璜>阅。
一、《锦绣万花谷 前集》内,「自投汨罗死」句,「汨」讹「泊」;又「陶弘景」,「弘」讹「洪」;【真按:怎么可能写这个弘,必是新排印时所定,而原奏应系缺笔讳也.】又「良工锻炼凡几年」句,「锻」字挖补未填;又后集内「咏南山于周雅」句,「南」讹「西」;又「焦先莫知所出」句,「先」讹「光」;又「潘岳为河阳令」句,「河」讹「阿」;又小注「世说」讹「说苑」;又「唯有韩陵一片石」句,「片」讹「井」;又「环堵之室」句,「堵」讹「(土瞿)」;又「周庾信」,「周」讹「隋」;又续集内「长安巧手丁缓者」,「缓」讹「谖」,共二处;又「北富南贫」条下,漏写阮咸之字。总校官王燕绪记过十六次,分校官陈昌齐记过二十四次。
一、《琴史》内,「陶弘景」脱去「弘」字,【真按:怎么可能用弘字,原文必是缺笔.而之所以有此脱字,想也是为避讳挖改而忘了填故尔.】共二处。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四次。
一、《还山遗稿》内漏注「失题」二字。总校官缪琪记过五次,分校官陈墉记过二次。
一、《广弘明集》「华渚降祥」句,「渚」讹「绪」。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张曾炳记过二次。
一、《广弘明集》面签「广」讹「唐」。提调官吴裕德记过一次。
一、《元音》内「谁有勋名记太常」句,「太」讹「大」;又「杨维桢」,「桢」字讹写作「祯」。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二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四次。
一、《石洞集》内《大王庄行》,「庄」字讹从俗写作「庄」,共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