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既成大事,不妨略其小节。自开馆以来,无不曲予加恩,多方鼓舞,所以体恤之者倍至。若如此任意疎忽,屡训不改,长此安穷?是徒以四库书馆开幸进之阶,为终南快捷方式,又岂可不防微杜渐耶?前定总裁、总校、分校等按次记过,三月查核,交部议处,原不过薄示惩儆,使知愧励,乃各总裁仅请每部抽看十之一二,以图卸责。身为大臣,卽不宜如此存心,乃既经抽看而仍听其鲁鱼亥豕,累牍连篇,其又何辞以自解饰耶?嗣后务宜痛加猛省,悉心校勘。其于去取誊录、分校之际,更不宜左袒,屡乞恩准,以无负朕稽古右文之意,毋再因循干咎。将此再行严饬在馆诸臣知之。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五○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情形折
乾隆四十三年六月十六日
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
窃臣钦遵谕旨,查收伪妄遗书并沈德潜选辑之《国朝诗别裁集》,又江西逆犯王锡侯所著各种书籍,经臣节次收获违碍书一百十五种及各项重复书一万一百五十四部、板片二千七百二十三块,《别裁集》原本三百七十八部,又王锡侯《字贯》等书十部,并不全书十本,先后分晰开单奏蒙圣鉴,并卽解缴在案。
臣复严督各地方官及试用佐杂敎职等上紧搜罗,将凡有伪妄之书陆续查收缴局。各员均知认真办理,收数尚多。臣与藩臬两司率同局员详加校阅,内有新获违碍书十二种,计七十二本;又重复应毁书二百二十九种,共三千十二部;《别裁集》三十部;王锡侯《字贯》等书二十二部;又查出《萤芝集》等书板片三副,计七百五十三块。谨分晰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一面委员解交军机处查收,请旨销毁。
至新获各种书目、人名,现在通咨各省一体查收,仍再督饬所属暨委员等悉心购觅,将各种违碍书籍尽数呈缴,毋致稍有贻留外;臣谨会同大学士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宫中朱批奏折) 五○八 江苏巡抚杨魁奏呈续缴违碍书籍单
乾隆四十三年六月十六日
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今将苏州书局搜访违碍各书目同续缴重复违碍书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
《掖垣封事》一部,八本。明大梁宋一韩着。
《榕城二集》一部,三本。明金坛张明弼着。
《甲乙编年录》一部,五本。抄本。碧水翁编李清辑。
《东明闻见录》一部,二本。抄本。明瞿共美记。
《思文大纪》一部,二本。抄本。无撰人名字。
《国变纪实》一部,一本。抄本。无撰人名字。
《从野堂存稿》一部,六本。明江阴缪昌期着。
《经武要略正集》一部,二十二本。明庄应会纂。
《抚辽疏稿》 一部,十二本。明李化龙着。
《丁清惠遗集》一部,八本。明嘉善丁宾着。
《謏闻续笔》一部,二本。抄本。张怡着。
《梁溪唱和集》一部,一本。吴应箕、顾杲着。
以上共书十二种,均有谬妄违碍语句,应请销毁。
《明实纪》七部。 《通纪集要》三十部。 《通纪直解》九部。 《通纪辑录》二十二部。《明纪编年》四十八部。 《明纪会纂》四部。 《通纪纂》二十四部。 《捷录大成》四十八部。 《明注略》六部。 《明从信录》五十三部。 《明法传录》二十三部。 《广汇记》三部。 《甲申大事纪》二部。 《颂天胪笔》七部。 《陈眉公杂录》一部。 《东夷考略》十九部。 《边事小纪》一部。 《所知录》三部。 《江变纪略》一部。 《历代帝王统系图纪》一部。 《后场名山业》十七部。 《广古今议论参》六部。 《台中疏略》一部。 《隐秀轩集》九部。 《七录斋集》十五部。 《沆瀣集》二部。 《偶居集》 一部。 《已吾集》八部。 《拟山园集》三部。 《吕留良家训》三部。《白耷山人集》三部。《喜逢春》四部。《两朝从信录》四十七部。《三朝要典》十六部。《三大征考》四部。 《嵞山集》十一部。 《后场纪年》十八部。 《四夷考》十三部。 《白石樵真稿》十七部。《王季重集》三部。 《晚香堂集》二十三部。 《明职方地图》六部。 《陈眉公集》二十三部。《田间文集》六部。 《寒支集》三部。《容台集》二十一部。 《玉镜新谈》二部。《晚村文集》二部。 《卽山集》三十三部。《避园拟存》六部。 《无梦园集》五部。《辽筹》一部。《今乐府》一部, 《太乙山房集》七部。《壶山集》一部。 《曾庭闻集》一部。《石臼集》十五部。 《壑云篇》三部。 《明季遂志录》一部。 《名山藏》二部。《求是堂集》一部。《田间诗集》十部。《惭书》十部。《生气录》三部。 《崇相集》二部。 《文远集》四部。 《宝日堂集》二部。 《抚齐牍草》一部。《择焉小草》一部。 《翰海》四十一部。《兴朝治略》一部。《翰林馆课》一部。《二二场玉函时务考》一部。《策衡》三部。 《环中堂集》六部。 《傃庵野抄》十一部。 《宪章外史续编》一部。 《甲申纪事》九部。 《雪庐焚余稿》二部。 《纶扉简牍》三部。 《酌中志》二十二部。 《启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