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时文散见选本者正同一例,枭獍之迹,只字难留,应请旨一体查毁。此外从前未奉查禁书籍三十二种,计八十九部,除王世贞、诸燮《通鉴》、卢元昌《国书》、李贽《藏书》、吕留良《易解题说选本》、王鸣昌《难题问答》、周在浚《藏弆集》十种,已于上届节次黏签,奏请禁毁。其余二十二种,内如正续通鉴、节要、辑略、要略、合录、类编、史纲、史要、全史、小史,或抄撮历朝,或纪述明代,率皆丛杂残陋,不成体例,与现禁之《捷录》、《通纪》等书大略相同。且所载邱浚等议论辽宋元明,语多谬妄,更易诬惑人心。高拱《纪录边事》及明代《馆课》、《策略》、《戴重诗集》等书,每多干犯本朝,狂吠之词,尤不容存留片纸。又如明陆应阳《广舆记》,虽经后来改刻,而细勘卷末,仍有乖违。又如钱谦益《杜诗笺注》、吕留良《诗经详解》,从前查禁时遗漏未入,皆不应使之复行于世。余如坊选刻本载有钱谦益、屈大均诗文,总未便久任留传,自宜分别禁毁。臣谨将各书应禁缘由开列清单,详晰分注,并于书内黏签进呈,恭请钦定。
上三次申缴书籍,自近及远。此次则广南、开化、腾越、思茅各边地士民,均知望风畏法,争献恐后。臣更饬各该地方官迎机劝励,奉行勿懈,宁再展期数月,务令净绝根株。
再,上次解送书内,有另缄恭呈世宗宪皇帝钦颁《大义觉迷录》十本。今此次又查出八本,是从前收缴之时尚多未尽。
臣一面再行慎密细查,合先敬谨封缄,另匣进呈,恭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朱批:览。
附一 滇省向例查禁各书清单向例查禁书七十七种,共五百二十九部,三千三百八十本:《历朝捷录》六十七部,共三百一十三本。
《捷录大成》四十四部,共二百三十四本。《捷录大全》二十部,共一百零九本。 。捷录法原》七部,共三十四本。《捷录真本》十一部,共三十九本。
《捷录直解》五部,共十七本。《从信录》四部,共三十三本。
《通纪捷览》二部,共九本。《明通纪》十八部,共一百四十六本。
《明通纪直解。四部,共三十二本。《明纪会纂》十六部,共九十五本。
《明纪编年》十三部,共六十七本。《明通纪纂》一部,七本。
《古今全史》十部,共四十四本。《明纪直解》二部,共二十六本。
《明鉴易知录》五部,共三十五本。《大事纪》一部,五本。
《三藩纪事》一部,四本。《三朝要典》一部,八本。
《明季遗闻》一部,四本。《残明纪事》一部,二本。
《读史纲》一部,二十七本。《同时尚论录》一部,十本。
过庭训《人物考》一部,三十本。《古今议论参》一部,一本。
《广古今议论参》二部,共十六本。《羣书备考》四十七部,共二百九十七本。
《博物典汇》十六部,共一百零一本。《登坛必究》十五部,共二百零九本。
《史外》二部,共十六本。《议撮》一部,一本。
《翰海》十五部,共七十四本。《状元策》十三部,共八十四本。
黄道周《百将传》七部,共六十本。陈元素《名将传》三部,共二十五本。
艾南英《天佣子集》四部,共四十一本。锤惺《隐秀轩集》十一部,共六十二本。
李贽《焚书》五部,共十一本。陈际泰《已吾集》四部,共十二本。
陈际泰《太乙山房集》一部,一本。《高子遗书》二部,共十八本。
《寒支集》二部,共十五本。《东林书院志》一部,八本。
金声《太史集》二部,共七本。鲍应鳌《瑞芝山房集》一部,二本。
潘士藻《闇然堂集》一部,一本。陈继儒《文集》一部,四本。
陈继儒《晚香堂小品》一部,二本。陈孝威《壶山集》一部,三本。
孙治《宇台集》二部,共九本。董其昌《容台集》一部,二本。
王思任《避园拟存》一部,一本。《苍霞草》一部,三本。
《续苍霞草》一部,五本。刘城《绎桐集》一部,一本。【真按:前后文均作「峄桐集」。唯不着撰人。】
邢昉《石臼集》一部,一本。焦竤《澹园续集》一部,三本。
张溥《七录斋集》一部,四本。黎遂球《莲须阁集》一部,一本。
陈象《明兵略》一部,一本。《列朝诗集》三部,共十六本。
钱谦益《初学集》一部,四本。钱谦益《尺牍》一部,五本。
《武库纂略》一部,十本。《白石樵真稿》一部,四本。
《天外谈》二部,共二十一本。王道升《古学指南》九部,共四十三本。
《四六新书》八部,共五十五本。屈大均《翁山诗外》二部,共三十一本。
屈大均《诗集》一部,六本。《广东新语》二部,共二十本。
《岭南三家诗》二部,共十本。吕留良《古文》一部,五本。
吕留良《时文》四部,共十二本。吕留良《惭书》二部,共七本。
吕留良《四书讲义》五十一部,共四百零二本,吕留良《四书语录》三十部,共二百九十七本。现奉查禁书二种,二十部,一百四本:王锡侯选刻《唐诗试帖详解》十五部,共九十四本。王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