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广东巡抚臣李质颖跪奏,为查明具奏事。
案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淮江苏巡抚杨魁咨称,钦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进呈求序,朕偶加校阅,集内将身事两朝、有才无德之钱谦益云云。钦此。钦遵。即行委员查明沈德潜在日嘱其门人蒋重光镌刻板片并同行续刻板片,俱已久经销毁,惟查得集内沈德潜自记云:此系增减第一次初审刻本,校对欠精,南粤、西江翻刻,比初刻本错字尤多。等语。其广东翻刻板片现存何处,应卽查起解京销毁,并将刷印流传旧本悉数查缴。等因。准此。臣当卽行司转饬通省各府州县遵照查办,一面派员在于省城各书坊挨次清查去后。嗣据委员等禀报:遵赴城厢内外各书铺细查,并无原刻别裁印本,亦无翻刻板片。询据书铺人等,佥称凡江南商人来粤卖书者,均寄寓金陵会馆,有无翻刻,问之江南商人,或知根由。职等卽往该会馆查询,据江南商人李翼圣回称:并无收存初续二刻旧本,亦无翻刻板片。惟乾隆二十五年曾有江宁怀德堂书商周学先来粤卖书,以粤省书板刻工较江南价廉,曾将《国朝诗别裁》初刻本翻刻,板片带回江南刷卖。闻得于乾隆二十九年,周姓已赴江宁县衙门缴销,现在委无板片等语。并据递具甘结前来。当即移咨两江督臣高晋、江苏抚臣杨魁,将书商周学先在粤翻刻带回板片,果否于乾隆二十九年在江宁县缴销之处,查明办理,并恭折具奏在案。
臣伏查沈德潜所辑《国朝诗别裁》原本,乾隆二十五年书商周学先在粤翻刻版片,虽称带回江南刷卖,但既已刻成,岂有不就近先行刷印发卖之理,随仍饬该委员等遍行搜查有无流传前项翻本及另有翻刻之版,并示谕士子及藏书之家,所有前书原本并翻刻之本及另有版片,悉行缴出送销去后。兹据广东布政使姚成烈会同按察使陈用敷详称,据委员黄如楹等及南海、番禺二县覆称,在于城厢内外再行搜查,并出示晓谕,遍加查访,委无沈德潜所辑别裁诗集板片及刷印诗本。复传唤书商李翼圣再加诘讯,据称:当日周学先在广翻刻别裁诗集,议明不淮刷印,以防别人翻刻图利,必须将白板带回,并无捏饰等语。并据各府州转据所属各州县申覆,遍查并无沈德潜所辑别裁诗集及翻刻板片等情。各具印结到司,详报到臣。
臣覆查无异,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奉朱批:览。钦此。(军机处录副奏e) 四四三 寄谕江西巡抚并各督抚实力速办《字贯》一案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西巡抚、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上谕:
昨海成奏逆犯王锡侯妄作《字贯》一书,仅请将该犯革审,其书内大逆不法之处并未查出,错谬已极,实为昧尽天良,随即传旨严行申饬,并谕令各省督抚查明,如有此书及翻刻板片,卽行解京销毁矣。因查海成节次奏缴应毁各书单内并无此书,朕令各督抚查办应营销毁尽籍,原因书内或有悖理狂诞者,不可存留于世,以除邪说而正人心,是以旧人著作尚且应查,岂有现在刊行者转置不问之理?况逆犯所刊《字贯》,悖逆不法之处,显而易见,何以海成查办各书时并不早为查出,及至为人首告,始行具奏?可见海成从前查办应毁书籍,原不过以空言塞责,并未切实检查。且折内尚称其书并无悖逆之词,是海成视大逆为泛常,全不知有尊君亲上之义,天良澌灭殆尽。着再传旨严行申饬,仍将此案遵奉昨降谕旨实力速办,毋再稍存欺饰,更干重戾。将此由五百里发往。至此书恐有流传他省,应一并查缴销毁之处,并遇便谕令各省督抚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军机处上谕档) 四四四 谕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奉旨:
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四四五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饬派在籍候选教职贡生访查书籍折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办事。
窃臣承准廷寄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奉上谕:各省藏书之家非必尽系知书之人,仅责成地方官勒令呈缴,恐未详尽。云云。钦此。遵旨寄信到臣。
伏查陕省地近边陲,素鲜藏书之户,但荒村僻壤,或有应禁书籍,愚民囿于不知,竟至遗漏搜缴,亦所不免。臣上年屡饬地方官各就乡城村堡择采端方老成之绅士,于一乡一邑之中,细访有书之家,开明书目,代为翻阅。虽叠经剀切晓谕,而呈缴终属寥寥。自应再为搜访,以期净尽。陕省现在候补分发敎职止有三员,不敷委办。臣与藩司富纲商酌,各州县皆有已经验看之恩、拔、副、岁各项贡生,亦系在籍候选教职人员,请卽于此等贡生内遴选明白精细者,每人令各就附近村庄有书之家再行详细检查,凡有违碍不经各书,官为给价,卽行收买。况贡生系在籍候选,较之分发候补之员须回本籍查办者,更为近便。倘办有成效,其尽心出力之贡生逐加奖励,如果文品兼优,或延为书院、义学师长,俾人知奋勉,以收实效。
所有遵旨办理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