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办理。韦谦恒岂不闻知?卽如韦谦恒之意,将书封固候旨,亦应封存署内,静候批示遵行,乃竟将原书发还书局,实无此情理。幸而黔省人心稚鲁,或未必有潜留传播之事。若在江浙等省,闻有应毁之书,必且以为新奇可喜,妄行偷看,甚或私自抄存,辗转传写,皆所不免。是因查销应禁之书,转多流传底本,成何事体!韦谦恒卽系江南人,宁于此等事,亦未计及?且韦谦恒于苏墧一案,既不能察劾于前,又不知请罪于后,其办事已属大错。今收查遗书一事,乃读书人本分所应,为何亦茫然不知,轻重若此!看来韦谦恒竟是一胡涂不晓事之人,岂尚堪胜封疆重任耶!韦谦恒着傅旨严行申饬,并令其自行明白回奏。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军机处上谕档)

二九一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应销书籍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
  署理山西巡抚印务 湖南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查收应销书籍,恭折奏闻事。
  窃臣节次钦奉谕旨,饬令查出应禁书籍,即将原书封固,进呈销毁等因。钦此。钦遵。臣俱随时严饬所属,按照各省咨查书籍名目,设法购访,并饬此外凡有应禁之书,一体实力查收去后。
  兹据各州县先后查出黄道周《博物典汇》,锺惺、王汝南《明耗编年》,《屈大均诗集》及《广东新语》,陈建《前明从信录》,锺惺《历朝捷录》,叶向高《奏草》、《续奏草》、《苍霞草》、《苍霞续草》、《苍霞余草》、《苍霞诗草》各书,自一部至二、三部不等,陆续呈解到省,俱系各省移咨应缴之书。又本省查有前明叶向高《四夷考》一种,与《苍霞草》无异。又前明何乔远《名山藏》一种,内有《王享记》,开载边外各处事迹,亦与叶向高《四夷考》相似。应一并销毁。兹据布政使黄检、按察使农起会送到臣。臣将前项书籍亲身翻阅,其中纰缪之处甚多,自应遵照原奉谕旨,封固进呈,交军机处一并查销,以斥伪妄。
  至《四夷考》、《名山藏》二书,晋省所获,均系印本,按各属查明,并未存有板片。但流传已久,各省必有收存之家,或存有原板,臣已分咨一体购访。至何乔远,系福建晋江县人,本籍必有藏板,臣已移咨闽省,查追务获,封送销毁,以绝根株。
  臣仍严饬所属,再行严密购访,并于绅士藏书之家,剀切晓谕,令其将应禁之书全数呈出,陆续解交,断不敢稍存懈忽,致滋流传。
  所有臣查获晋省应销书籍二种及各省咨查书籍十二种,共计一百九十三册,现在封固,咨送军机处销毁。理合恭折具奏,并将各书部册数目,另缮清单,恭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附 应销书籍清单
  计开
  晋省查出应销书二种:
  叶向高《四夷考》二册。刻本。查此书与叶向高《苍霞草》无异,自应一并请销。
  何乔远《名山藏》四十册。刻本。查第三十九、四十册为《王享记》,亦开载边外各处事迹,与叶向高《苍霞草》所载相类,亦应一并请销。
  以上共四十二册
  外省咨查应销书十二种:
  黄道周《博物典汇》,共四部。一部四册,一部五册,一部八册,一部十二册。俱刻本。
  锺惺、王汝南《明纪编年》一部,八册。刻本。
  《屈大均诗集》一部,四册。刻本。
  屈大均《广东新语》,共二部。一部十册,一部十二册。俱刻本。
  陈建《前明从信录》一部半,共二十一册。俱刻本。
  锺惺《历朝捷录》,共二部。一部六册,一部五册。俱刻本。
  叶向高《奏草》一部,十六册。刻本。
  叶向高《续奏草》一部,六册。刻本。
  叶向高《苍霞草》一部,十四册。刻本。
  叶向高《苍霞续草》一部,十二册。刻本。
  叶向高《苍霞余草》一部,六册。刻本。
  叶向高《苍霞草诗》一部,二册。刻本。
  以上共一百五十一册。
(宫中朱批奏折)

二九二 署理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查获《受佑堂集》板片书籍等情折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二日
  署理山西巡抚印务 湖南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查缴应销书板,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九月二十九日承准大学士臣舒赫德等字寄,奏奉谕旨,令臣查缴阳城县张泰交《受佑堂集》原板,并存留书籍。臣卽钦遵,飞饬阳城县亲赴张泰交家查起,一面行司转饬去后。
  旋据该县禀称:亲诣屯城村张泰交家,查得张泰交并无嫡派子孙,止有继曾孙张(上枝下山)一人,贸易生理,并不读书识字。据伊指出空屋内存有书板。当卽查点,计三百九十五块,旧存原书一部,计八本。逐加校对,板片缺少二块,书页完全。讯据张(上枝下山)禀称,实系久经遗失,无凭查找。至究其因何不早为呈缴,有无另屋收存别项书籍板片,据称委因素不读书,不知书板应须缴销,是以未经呈缴,此外再无别项板片书籍。等情。据该县将板片原书禀解到省,由藩司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