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字寄署湖广总督陈<辉祖>、各省督抚,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
  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到书内检查得《博物典汇》一部,《前明将略》一部,黏签封固进呈销毁;其书皆明季末造所锓之板,现通饬各属再行详查,并分咨各省如有前书及版片,尽数销毁。等语。此等违碍书籍,不但印就书本,应行查禁,其版片自应一并销毁。但恐各省自行办理,尚未能切实周到。着传谕陈辉祖并各省督抚,遇有查出应禁书籍,一面将原书封固进呈,一面查明如有版片,卽行附便解京,交军机处奏闻削毁。仍饬胥吏等无得借端滋扰。将此遇奏事之便,传谕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军机处上谕档)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臣王际华、英廉、金简谨奏:
  所有应用武英殿聚珍版排印各书,今年十月间曾排印《禹贡指南》、《春秋繁露》、《书录解题》、《蛮书》共四种,业经装潢样本呈览。今续行校得之《鹖冠子》一书,现已排印完竣,遵旨刷印连四纸书五部、竹纸书十五部,以备陈设。谨各装潢样本一部,恭呈御览外,又刷印得竹纸书三百部,以备通行。其应行带往盛京恭贮之处,照例办理。为此谨奏。
  奉旨:知道了,书交懋勤殿。钦此。
(录自《办理四库全书档案》)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
  翰林院典簿厅为移会事。
  照得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由内阁抄出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前事等因一折,相应抄录原奏黏连移送贵厅查核可也。须至移会者。计黏单一纸。
  右移会内阁典籍厅。

  附 黏单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将进士邵晋涵等准其散馆折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七日,谨奏,为奏明请旨事。
  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奉上谕:前据办理四库全书馆总裁奏请将进士邵晋涵、周永年、余集、举人戴震、杨昌霖调取来京,同司校勘,业经降旨允行。但念伊等现无职任,自当予以登进之途,以示鼓励。着该总裁等留心试看年余,如果行走勤勉,实于办书有益,其进士出身者,准其与壬辰科庶吉士一体散馆;举人则准其与下科进士一体殿试,候朕酌夺,降旨录用。钦此。伏查进士邵晋涵等自上年到馆纂辑《永乐大典》内之五经散片及成部之□,迄今己一载有余,臣等留心试看,该进士等均属实力编排,行走勤慎。理合奏明,遵旨将进士邵晋涵、周永年、余集俱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准其与壬辰科庶吉士一体散馆;举人戴震、杨昌霖作为进士,准其与乙未科进士一体殿试,以示鼓励。
  再查原任中书徐步云前经缘事革职,发往伊犂,期满回京。上年九月内奉旨:徐步云系南巡召试考取,学问亦优,着加恩令在四库全书处以分纂效力行走。钦此。查该员分纂《永乐大典》内之子集二门,考订颇见细心,前又经奏明派在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所办各书亦俱能认真校勘,尚属勤勉。臣等谨据实奏闻,可否仍赏给内库中书原官补用之处,出自皇上天恩。如蒙俞允,该员自必倍加感激奋勉,于馆务亦为有益。伏祈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旨:依议。钦此。
(录自《办理四库全书档案》)

二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新缴书目并严查缴触碍书籍立限考成折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八日
  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 统理河务 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查缴书籍,仰祈圣鉴事。
  窃照江省采访遗书,经臣先后开列清单,缮折具奏,并委员解送四库馆查收。嗣又钦奉上谕,查缴明末野史等书,又经臣将委员查办缘由,恭折覆奏在案。
  臣自上年十二月潘家屯工竣,抽查赈务回省,据江宁藩司闵鹗元将各委员呈缴书籍,禀送前来。臣逐加查阅,内有从前未曾购觅之书尚可采择者,共三十三种;又有字句触碍,并逆犯屈大均诗集、《岭南三家诗选》应营销毁者,共计七种。现在封固,一并解交四库全书处,分别查办。所有各书名目,臣谨分别另缮清单,恭呈御览。至应营销毁之书,有无板片存留,现已饬司确查缴验焚毁,毋俾流播,以惑人心。
  抑臣更有请者,笔墨妄议之事,自来江省尤多,今蒙圣恩,谕令悉行呈出,止将其书销毁,于收藏之人并不治罪,煌煌天语,正大光明。凡属臣民,具有天良,自无有心藏匿之事。惟是山乡僻壤,小市荒摊,恐一时查访未周。又或其人祖父虽会习儒,本身改业农商,家有藏书,无从查检。更有经生之辈,只知攻习举业,除所读四书、本经、古文、时文之外,往往束之高搁(阁),卽有违碍书籍,未及细心检阅呈缴,均属事所必有。现今虽据上下江委员会同地方官陆续禀送各书,由臣暨各抚臣查核具奏。所虑此外遗漏尚多,若不立定限期,设法查办,将来别经发觉,罪无可逭。臣再四思维,惟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