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顶带。余议叙有差。  

○丁亥。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谕内阁、本年元旦乾清宫筵宴宗亲。辅国公绵慜、于本席误将食栀拂堕。彼时朕已目睹。并未降上□日查问。迨至养心殿、移时奏事太监曹进喜口奏、庆郡王永璘进内向伊告知、本日筵宴时、绵慜就席稍迟、经奕绍推令入座、绵慜一时匆遽、致将食栀拂堕、奕绍并无他意、令节典礼、有此失错、将如之何、嘱令口奏等语。朕但谕以明日递摺请罪一言。次日永璘率绵慜奏请议处。本日宗人府奏上、请将绵慜罚公俸六个月。永璘罚职任俸三个月。已依议行矣。向来遇有各项筵宴。与宴臣工、于席闲失堕器皿。亦事所时有。此次绵慜偶有失误。若照例自请议处。则失仪小过。朕但将绵慜示罚。永璘尽可加恩宽免。乃永璘先令曹进喜面奏。其咎实在于此。不能不加以薄惩。我朝设立外奏事官员、接收章奏。再交内奏事太监捧进。该太监等不过供奔走呈递之役。其所奏之事。毫不许其与闻。原以防阉寺人等、与外廷诸王臣工交接。杜渐防微。最为良法美意。朕之皇子皇孙、面见奏事太监口奏事件则可。永璘系藩王、则大不可。今永璘辄以细事、面嘱奏事太监口奏。事属违制。此端断不可开。朕又闻近日在内行走诸王、往往在内奏事太监处所闲坐。探听内事。尤属非是。朝廷内外各有限制。军机大臣系内廷行走常川召见之人。非遇公事、从无至内奏事处者。诸王与奏事太监有何交涉。而数数往来。其意何居。必欲探听。是诚何心。嗣后在内廷行走之仪亲王、成亲王、庆郡王永璘、肃亲王永锡、遇有应奏事件。俱在乾清门外、及出入贤良左门、交外奏事官员呈递。不准径交内奏事太监。其奏事太监、亦不准接收。非遇召见、及带领引见。朕在宫时、不准进乾清门。在圆明园、不准进左门。其有无故进内、至内奏事处者。著御前大臣会同内务府大臣奏闻候上□日。此上

□日著抄录一通。交内奏事处永远张贴。并令仪亲王成亲王庆郡王永璘肃亲王永锡各录一通。敬谨阅看。  

○戊子。享太庙。遣皇三子绵恺恭代行礼。  

○遣官祭太岁之神。  

○缓徵福建澎湖厅、上年风灾未完额赋。  

○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  

○上以次辛祈谷于上帝。自是日始。斋戒三日。  

○庚寅。上诣南郊斋宫斋宿。  

○谕内阁、马慧裕等奏、湖北崇阳县士民具呈代前任该县知县李梦珠、出资捐复原官一摺。所奏不可行。李梦珠系部议降调、引见奉上□日以巡检补用之员。如果该员官声素好。于补用巡检之后。该督抚保题升用。尚无不可。若士民人等具呈代去任之员捐复原官。则此风断不可长。李梦珠著不准其捐复。  

○辛卯。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幸圆明园。  

○诣安佑宫行礼。  

○壬辰。谕内阁、庄浪城守尉员缺。即著德宁补授。毋庸彻回。其误将骁骑参领一体拣选。自乾隆四十五年以后。历案相沿。并非始自此次。所有此次拣选之值年旗王大臣、及承办章京均著免其议处。嗣后各处城守尉缺出。仍俱遵照定例办理。并著值年旗将拣定之员、先行咨明兵部查核。其不合例者、该部即行驳回更换。查明与例相符者再行带领引见。候上□日<闲>放。  

○谕军机大臣等、庆保奏、查明粤西各属未经买补仓谷实在情形、恳请分限买补一摺。粤西通省动缺未买仓谷共四十余万石。仓储为国用攸关。岂容丝毫短绌。该抚将此项未买谷石、责成各州县、先行买补十五万石。现已收仓过半。余亦陆续报收。此后如值上岁、仍可买补十余万石。中岁亦可买补七八万石。务于四年之内。全数买足还仓。该抚即督率藩司等、认真经理。如有延不买补。及买不足数。或多买短发浮收勒索等敝□大。一经查出。即将该州县据实严参。并将督催不力之府州一并参处。其以谷价及民欠、留于后任作抵之敝□大。著永行禁革。如阳奉阴违。查出一并严参著赔。将此谕令知之。  

○甲午。上御奉三无私殿。赐皇子皇孙亲藩等宴。  

○御山高水长。赐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及外藩使臣等食。至丙申皆如之。  

○乙未。上诣安佑宫行礼。  

○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等宴。作乐赐酒。如除夕仪。  

○丙申。上御正大光明殿。赐大学士尚书等宴。  

○谕军机大臣等、百龄等奏、凌汛工程平稳一摺。河工为国家重大之务。上年三汛安澜。兆民乐业。国用亦多节省。朕召见吴璥、据云此次河底淘刷渐深。可保十年无事。吴璥所言如此。百龄等在彼目击情形。自亦相同。但不可因此遂心存自满。天道戒盈。百龄等总当常存敬畏。思全河大局、关系国计民生者甚钜。刻刻加意修防。方能有备无患。现在河口海口俱各通畅。湖水高于黄水二尺有余。足收敌黄之效。运河水势深通。重运首帮早已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