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迈、督饬所属。购料加造若干只。派委干员、管带出江。与上下游战船。互相策应。为埽荡贼氛。肃清江面之计。即如吴城等处贼船。前已被剿败退。因我军缺少船只。未能穷追。可见水陆两途。必当兼备。著陈启迈、赶紧设法竭力筹办。其义甯、武甯、近日贼势若何。派往靖安各勇。是否足恃。务即随时确探。前据叶名琛等奏、肇庆、高明、顺德等郡县。被贼匪攻陷城池。其韶连各属贼氛。亦甚猖獗。江西与广东接壤地方。并著一面严防。一面侦明速奏。将此由六百里加紧谕令知之。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袁甲三奏、金陵逆贼。意图北窜。拟暂缓赴六安。得旨。所拟亦是。现已有旨、令雷以諴迅赴和含。以后情形。汝自斟酌。略迟迟亦可。予安徽阵亡知县张堉、祭葬世职。  

○己未。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上诣寿皇殿行礼。  

○旌表守正捐躯直隶赤峰县民于连蒲妹丑儿。  

○庚申。谕军机大臣等、吉尔杭阿奏、<口英>咭唎、咪唎口□坚、口□佛<口兰>哂、三国夷酋。先后驶抵上海。称欲变通成约。因两广总督不肯接见。定期八月十八日。前赴天津。经吉尔杭阿、反覆开导。该酋坚执不移。势难阻止等语。该酋等自五月以来。在广东上海。屡以变通成约为说。该督抚不为允准。则总称欲赴天津。大约皆虚声恫喝。未必敢于出此。惟此次三酋合而为一。吉尔杭阿、既有势难阻止之语。难保其不径行来津。亦不可不密为防范。著文谦、双锐、于陆路地方。及海口炮台。一体严密防备。傥该夷船驶至海口。即行一面星速密奏。一面知会桂良、妥商劝导之法。务期不动声色。毋致居民惶惑。至该酋来时。或应与之接见。总宜不亢不卑。正言开导。杜其觊觎之心。津郡本非该夷应至之地。前此<口英>夷麦华陀、自江苏前来。该处地方文武。尚有身与其事之人。应如何布置。如何拒绝。即著文谦等、随时熟商。奏明办理。吉尔杭阿摺内所请。万不可轻向该夷议及恐转致授之以柄也。吉尔杭阿原摺、及该夷所递节略、均著钞给阅看。此摺系八月十三日所发。在该夷未经起碇之先。傥该抚竟能阻止。则旬日后必有奏报。彼时再当续行谕知。切勿先事声张。  

○又谕、寄谕直隶总督桂良、吉尔杭阿奏、上海<口英>咪口□佛三国夷酋。欲同赴天津。变通成约。该抚反覆开导。不能阻止等语。吉尔杭阿发摺。在该夷未经起碇之先或能续行阻止。亦未可定。此时省城紧要。该督原不必遽赴天津。惟文谦平日办理防守。固属认真。而于夷务或未能谙习。道光三十年夷人麦华陀抵津。彼时在事人员。必有现在省城者。著择其妥协干练之员。酌派一二人。假以他事为名。前往天津。随同文谦等、豫筹防范。此系先事密防。当此畿辅未靖之时。切不可稍涉张皇。致生事端。并著随时密派妥员。赴津查探情形。据实驰奏。原摺及该夷呈递节略。均著钞给阅看。将此由五百里密谕知之。  

○又谕、吉尔杭阿奏<口英>咪口□佛三国夷酋、联樯驶至上海、坚称欲赴天津一摺。前因<口英>酋在上海藉端要求。经吉尔杭阿、正言拒绝。当将许乃钊革职。授吉尔杭阿为巡抚。谕令妥为驾驭。嗣咪酋于昆山呈递国书照会。亦经怡良据理照覆。该夷等理屈词穷。动以驶赴天津为恫喝。从前两次至津。无不废然而返。此次<口英>酋咆呤、咪酋麦连勒毕唵、与口□佛酋布尔布隆、联樯驶至上海。坚执前说。恳求变通贸易事宜。称欲前赴天津。择于八月十八日起碇。该酋岂不知天津海口。大船不能驶入。且有仍令饬回广东。伊等亦不敢即生异议之语。是此间办理情形。该夷等亦能料及。吉尔杭阿、正当剀切开导。谕以来津无益。徒劳往返。岂能遽信其驱贼补税之言甚力。遂谓其并无恶意。且谓不副所望。必将另生诡计。约计半年。可以集事。是该抚信之已深。直谓非允其所求不可。何以又称所求傥或悖谬。不妨直言杜绝。该抚身任封圻。安内攘外。责无旁贷。独不可折之以理。而必待钦派重臣。朕又安用汝等督抚为耶。该抚复称令其仍回广东。久无成议。该夷心未惬服。终恐滋事。是直要朕以必得允其所请而后可。是何言语。该抚竟出诸口。览奏曷胜痛恨。披阅该夷照会。极称上海官员款待之优。并有关道与各领事官、酌议更正事款之句。是该夷等此举。吴健彰早预其谋。确有可凭。则该抚所奏各情。未必不受人要挟。被人欺蒙也。该道早经拏问。不得仍令干预军务。致多掣肘。如该夷等十八日之行。或能中止。仍著吉尔杭阿、相机筹办。示以绥抚之恩。折其虚憍之气。俾不至更萌妄念。方为妥善。如已经起碇。恐鬼域伎俩。声东击西。当此江面多事之秋。著托明阿、向荣、怡良、严饬沿江带兵各员。密为防范。于江路下游圌山关一带。扼守海口。毋令夷船阑入。致与贼匪句结。傥或窥伺江口。固不可轻与接仗。亦必当设法拦截。勿令肆行往来。仍蹈前辙。怡良现在常州。著仍与吉尔杭阿、熟筹抚驭之方。以弭后患而安民心。所有天津防守情形。已谕知直隶准备矣。将此由六百里加紧各密谕知之。  

○又谕、陈启迈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