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情形。谅该大臣等、已奏报在途矣。本日桂良等奏、拟令薛焕、率领候选知县黄仲畬、即由河闲、直赴天津。并特拟照会。交赴天津。由僧格林沁等给与该夷。以安其心。并称夷性多疑。若令久候海口。势必不能。请饬恒福等、与各夷议明。凡系进京换约之人。准其先至天津城外居住。其余仍在拦江沙外静候。至绕泊北塘一节。万一该夷不肯由彼处前进。似宜斟酌妥办等语。桂良等所奏各情。自系未知该夷业经开仗。已非从前局面。薛焕、黄仲畬、计日当可到津。即令在僧格林沁军营。听候差委。其所拟照会。是否与现办情形相符。亦须斟酌再行投递。该夷初至海口。本令其由北塘赴天津城外暂住。静候桂良等。乃该夷不遵理谕。辄起衅端。此时桂良等奏、尚虑该夷不肯由北塘前进。请斟酌办理等语。意在令其仍由大沽赴津。未免过于迁就。不知现在夷情之凶悍。尤宜加意严防。岂可自毁藩篱。以快敌人之志。今咪酋既肯赴北塘。与恒福会晤。如察其情词。肯为<口英>酋转圜。或咪口□佛二国。肯先换和约。著即督饬文煜、乘机利导。即口□佛酋助恶。亦祇可佯为不知。便其先就范围。则<口英>酋势孤。当更易于办理。至进京一节。如<口末>夷不先提及。亦勿与先提。俟桂良等到后再说可也。将此由五百里谕知僧格林沁、恒福、并传谕文煜、知之。  

○又谕、桂良等奏、接奉谕旨、先令薛焕、黄仲畬、赴津、并请饬恒福等妥办一摺。前据桂良等奏、夷酋业已赴津。原拟令其由北塘进口。来京换约。其大沽海口。经僧格林沁、安设铁戗木筏等件。断难因此彻防。已先由天津道投递照会。讵该夷狂悖不遵理谕。强欲闯进海口。撤我防具。驶入内河。五月二十五日。先行开炮。轰我炮台。僧格林沁督率弁兵回击。毁其船只。伤毙夷兵甚多。所有接仗情形。据僧格林沁奏称、已咨桂良等知悉。连日相持。未再接仗。夷船已退出拦江沙外。能否悔祸。尚难豫料。兹闻咪夷遣人至北塘投递照会。恒福、文煜、与订期初六日。在北塘会晤。现尚未据恒福等奏到。傥咪夷肯为转圜。自可相机办理。如该夷等不肯由北塘进口。断难自撤防具。准令由大沽进口。况既经接仗。情形又与前议不同。桂良等先令薛焕、黄仲畬、径赴天津。著诣僧格林沁军营。听候该大臣等相机调遣。桂良等仍迅速趱程进京。无论何人先到。即著递摺。豫备召对。面授机宜。将此由六百里谕知桂良、花沙纳、并传谕段承实、知之。  

○军机大臣奏、请加赏琉球国贡使。得旨。此次初八初九二日。俱令进同乐园听戏。其赏件、即照嘉庆十六年十月初四初七日之例赏给。惟都通事初九日赏件。即照十六年十月初六日之例赏给。著缮清单。以清眉目。此二项赏件。由内发给。并著礼部知照军机处存案。其加赏正副使赏件。和诗赏件。加赏国王赏件。俟万寿后随时发下。  

○闽浙总督王懿德奏、酌保摉捕洋匪出力员弁。得旨。每胜必保。殊非核实之道。彼江皖诸军。经年战阵。非克复城邑。或斩馘数千。方获邀登荐牍。此次著暂行存记。俟首夥全歼。地方一律肃清。方准酌保数人。  

○以故乌什四品阿奇木伯克辅国公迈玛塔里普子爱玛特、袭爵。  

○以克复福建连城县城。赏知府张启煊、游击禧禄、卫守备黄则先等、花翎。知县延栋等、蓝翎。余加衔升叙有差。予麻沙阵亡额外外委郑金纶、赏恤加等。  

○丙午。上御同乐园。赐王以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及外藩使臣等食。  

○谕内阁、玉明等奏、久旱得雨、商民呈请演剧酬神一摺。奉天为陪都重地。道光年闲。曾奉谕旨。不容戏班聚集。致趋侈靡。兹据该将军等奏、商民等以酬神祝嘏。呈请演献。自应俯顺舆情。嗣后该省地方。遇有祈雨、谢秋、祝嘏等事。准该商民等演戏三五日。仍报明地方官。俾示限制。此外省城以内、大小文武官员、以及商民人等。仍恪遵前奉谕旨。概不准寻常演戏。以敦朴素而杜奢华。  

○谕军机大臣等、恒福奏、接到咪夷照会、即欲进京、现拟暂为羁縻一摺。初六日。恒福未能与咪夷会晤。该夷照会。订于初九日。备船往接。到北塘后。即行进京换约。并有携带些少随员之语。咪夷既欲到京换约。即不必过为拦阻。致彼生疑。但须告以桂良等尚未到京。汝等或在北塘守候。或径欲进京。总须俟桂良等到后。方能互换和约。如该夷情愿少带从人。先行来京。该督即拣派道员一人、副参将一人伴送。妥为照料。护送来京。至口□佛夷虽随同<口英>夷闯进。仍可佯为不知。即著恒福等给伊照会。告以现闻该国船只。亦到拦江沙外。咪夷现在准其进京换约。惟此次<口英>夷。系无端寻衅。自违和好。并非中国失信。想口□佛国必不肯背约。是否与咪国同换和约。抑或俟<口英>国事定之后。与该国一同互换。如此照会。看伊如何回覆。并将俟桂良等到京方能办理之处。一并照会口□佛夷知悉。桂良等到京。总在本月二十日后。至咪夷停泊北塘。一切弹压稽查。仍须僧格林沁等、严密防范。毋稍大意。将此由六百里谕知僧格林沁、恒福、并传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