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直隶通永等镇官兵、相距尚近。即著酌量调拨。以资防守。将此密谕知之。  

○又谕、本日早间。因谭廷襄昨有请调京兵之奏。特命僧格林沁等、俟密云兵到通州时。即饬赴天津。顷又据谭廷襄等来报。据称、沿河兵勇。万难阻遏。仍请添调京兵。复谕知僧格林沁等、俟察哈尔官兵到通。再派员管带赴津。一并归托明阿分拨布置矣。惟此二项官兵。一时未能到齐。国瑞、珠勒亨、富勒敦泰、所带马步队京兵。本有二千。何以不闻接仗。亦不见其扼守何处要隘。现在僧格林沁所带京兵。原为京师保障。岂能尽赴天津。若如所请。则国瑞等所带、皆不足恃。岂有如此办法。此项京兵、即有伤亡。为数当尚不少。加以张殿元、达年、皆有本标之兵。何至如此一日数惊。张皇无措。托明阿久历戎行。素称勇敢。此时当已抵津。即著妥筹调度。该夷现虽乘船驶进。而陆路亦应严防。若以步兵练勇防河路。而以马队防陆路。布置更为周密。富勒敦泰等、业已降旨革职。即国瑞珠勒亨、一同退却。亦难辞咎。若再不力为防御。或致别有疏失。自问当得何罪。前谭廷襄屡次奏报、总言兵勇声势甚壮。迨一经溃败。即毫无筹画。事前既无布置。今又如此恇怯。即使再添精兵。何能有益。著即与托明阿、国瑞、珠勒亨等、妥速筹办。务使郡城得保无虞。方可徐图议抚。若再有贻误。致失机宜。朕惟执法惩治。不能宽贷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谭廷襄、崇纶、乌尔棍泰、托明阿、国瑞、珠勒亨、富勒敦泰、并传谕钱炘和知之。  

○两江总督何桂清等奏、江甯省城未复、本科文武乡试、请展缓举行。从之。  

○以办理江苏江北粮台。及万福桥军营出力。赏知府许如骏、师荣光、朱金城、同知姚丙吉、倪楣、知州马传和、花翎。余加衔升叙有差。  

○以克复安徽婺源县城。赏在籍郎中江暄、直隶州知州张庆安、参将胡定国、游击蒋廷选、黄熊飞、都司叶宪忠、花翎。知府俞德基等、蓝翎。余升叙有差。  

○以直隶天津炮台失守。革副都统富勒敦泰、提督张殿元、总兵官达年、副将德魁职。仍留营督带兵勇。  

○予江苏阵亡知县叶松年、祭葬世职。  

○拨密云兵五百名。赴天津防守。  

○戊午。谕内阁、何桂清奏、豫筹淮南引盐销路、请派员前赴湖北察看等语。候补盐运使前任湖北督粮道金安清、现在赴部引见。著该部查明该员是否到部。即饬前往湖北。由荆襄宜昌一带、驰赴汉口。察看情形。就近禀请该省督抚、酌定章程。奏明办理。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夷船驶入海口。炮台被占。谕令文彩等、将未经进口沙船、妥筹办理。并谕崇恩、查明山东各海口收泊米船。设法起运。本日据文彩等奏称、江苏钮隆盛沙船一只。于十一日进口。被夷人将船掳去。抢去漕米九百余石。据该沙船耆民称、北上时、见有沙卫米船数百只。在山东石岛、俚岛、一带停泊。未敢前进。著崇恩即派妥员、分赴各口。查明停泊米船。共有若干。应如何囤积仓廒。陆续由运河运至通州。或俟天津事定。再行由海前进。妥筹办理。并先饬令各海口文武、将停泊各船、设法保护。无令稍有疏失。后来船只。并著知照。勿令径赴天津。其直隶各小口、有无沙船停泊。著谭廷襄饬属详查。应如何设法运通。即著文彩妥为筹办。现在崇纶会同谭廷襄、办理夷务。海运事宜。系文彩专司。著仍驻津城。俟查验米石完竣。再行来京。至未到米船。如均在山东境内。天津无可查验。俟东省议定章程后。应否饬令江浙粮道、前往山东各海口、盘交米石之处。并著文彩、谭廷襄、崇纶、崇恩、届时酌办。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漕运总督邵灿等奏、铜山、睢甯、捻匪回巢。淮南贼焰复炽。现抽调兵勇。扼要严防。得旨。蒋坝之防。最为紧要。虽兵勇未免单薄。然须慎固藩篱。以保北路。  

○庚申。谕军机大臣等、前因谭廷襄等、屡次奏请添调京兵。节经饬令僧格林沁等、将密云兵五百名。察哈尔三四起兵一千名。调赴天津。本日复据谭廷襄等奏、该夷大小火轮船七只。带舢板多只。直入内河。经该督等、沉船下石堵塞。不料夷船乘潮而上。仍复开通。居民迁徙。兵勇溃散。扼守北河、及分布近城地面之兵、为数无多。现在导水旁洩。以涸其船各等语。览奏实深愤懑。业经谕令谭廷襄等、设法抵御。并于津郡以北、一带水路。侦察严防。以资补救。夷船恃强。直入内河。兵勇慑其虚声。纷纷溃散。几至偪近津郡。不知该夷虽船坚炮利。为数究属无多。且系入我重地。岂遂无制伏之法。兵家因地制宜。或囊沙遏流。或沈石阻船。或决堤洩水。总在用我之长。攻彼所短。使其伎俩无所施。方为得计。谭廷襄等、于守御已无把握。僧格林沁久于行阵。著即相度地势。默运机宜。于天津以北。密为防备。闻武清县之王家务、天津县之筐儿港、两处引河。皆可归入甯河县之芦台入海。由此洩水。即可使夷船不能再行前进。并著妥筹办理。至现在兵勇。数既无多。前调之兵。一时未能到齐。恐尚不敷调派。如需添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