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因尔国杀害穵金之人。积怨激成。并非中国有不是之处。其黑龙江民人居住。并非始自今日。岂能移于江右。至阔吞屯等处。皆中国地面。近年俄国人来盖屋居住。中国因与尔国多年相好。未肯驱逐。屡次行文尔国。未见秉公查办。此时在津。但议在津之事。其余原可次第办理。但不得不与尔言明也。至接见三夷。当先令咪夷来见。嘉其不助<口英>口□佛之忱。看其所求何事。妥为开导。其<口英>口□佛二夷。可令俄夷告以如系诚心悔过。许其带来同见。察其情词。再行随时密奏。将此由五百里密谕谭廷襄、崇纶、乌尔棍泰、并传谕钱炘和知之。  

○直隶总督谭廷襄奏、谢实授恩。得旨。俟防务办竣。卿可来京陛见。  

○以剿办四川石砫厅等处土匪出力。赏同知孙家醇、知州朱百城、花翎。把总龙安邦等、蓝翎。余升叙有差。  

○以前任广东阳江镇总兵官曾逢年、为山东登州镇总兵官。  

○再展京师内城六门外煮赈一月。  

○乙未。谕内阁、户部奏、遵议监督短收税银一摺。前任右翼监督玉明、短收税银。应得降二级调用处分。著加恩宽免。其短收银五千八百四十八两零。著玉明全数赔缴。按照定例。予限三年全完。至右翼税银。应照该部奏案。以半银半票徵收。嗣后不准以收钱易银。致多折耗为词。以杜趋避而重课款。  

○又谕、李钧奏、河工初次捐输各官生、恳恩饬部查照原奏议奖一摺。兰阳大工。初次捐输。全收钞票。在部议未定章程以前。巳收捐项。自未便按名发还。致滋纷扰。所有该河督奏请奖励各官生。仍著户部查照原奏迅速议覆。发给执照。以昭激劝。其自奉到部文以后收捐之数。著照该部新定章程办理。  

○谕军机大臣等、李孟群奏、商固续有窜匪、现攻金家寨一摺。固始解围后。仍有续至匪党。欲图窜扰。虽经李孟群分拨官兵。连获胜仗。而金家寨尚被盘踞。自应先将此股击散。该藩司因兵粮无措。暂驻固始筹办。兼因贼匪初退。防守未固。藉资弹压。俟英桂派兵前往接替。李孟群著即折回六安。协同胜保、督饬袁怀忠等进兵。早拔孤城。所有出力保卫地方之团练人等。准其俟豫境肃清。专案请奖。以示激励。  

○赏乾清门行走料尔沁扎萨克斌图郡王希拉巴咱尔、三眼花翎。  

○予河南阵亡都司向家声等、于固始县总建忠义祠。布政使李孟群所部死事弁勇等、一并附祀。  

○丙申。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内阁、晏端书奏、请酌留漕米等语。浙江现在办理防剿事宜。兵勇需饷较多。著准其在本年海运漕粮。截留八万石。俟来年如数筹补搭运。此次姑允其请。断不准续请截留。以重仓储。  

○谕军机大臣等、谭廷襄等奏、体察夷情、反覆不定、请旨将所求之事、先行斟酌一摺。谭廷襄等、因<口英>夷十八日未曾来见。派员向俄夷探问。据云<口英>夷等所求。止有二事等语。谭廷襄等、本约今日订期。见<口英>口□佛咪夷。未知光景如何。谅必难与理论。惟有仍告俄夷云。<口英>夷等在粤占据省城。劫掳大臣。行同叛逆。原不值与之讲话。惟因俄国同来。从中说合。是以暂缓用兵。并准其与钦差接见。此即中国怀柔远人。至大至公之意。现在广东省城尚未交还。叶总督尚未送回。岂有不加之罪。反与加恩之理。若<口英>口□佛二国自行前来。直可置之不理。亦不令其安然停泊海口。此时俄国既肯从中说合。亦须在中国面上下得去。方能两全。若偏听<口英>口□佛一面之词。而于中国不便。亦碍难办理。即如通商一节。道光年间。立定万年和约。原止五口。今欲于五口之外。另添交易地方。即是不遵旧约。中国自议和以来。十余年从未有背约之事。今<口英>夷等已背约用兵。又欲将通商之地。另议增加。从前万年和约。皆是虚设。何能取信于中国。此事断毋庸议。俄国既为好而来。只可就五口贸易之中。有近来办理不善之处。酌量更改。如<口英>夷照会所云。各货运至内地。除纳税外。有勒索规贿者。若有其事。中国必当查禁。其因年来价值顿减。欲议减税之处。亦在情理之中。但有减必有增。方为公道。未可有减无增。只图自利。此中办法。必须通商海口。方能知悉。此间不能悬拟。惟五口总汇。向在广东。一切税则。皆由广东原定。此时该省城池。尚被占踞。中国岂能酌量加恩。亦不便先允其请。惟有烦俄国大臣。将此意告知<口英>夷。劝其回粤。一面交还城池。送还叶总督。广东民人。消其怨恨。该二国不患受亏。即大皇帝加恩。亦属有词。至天主教、亦系从前议定。载在和约。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拏。解送近口领事官收管。我中国惟恪守旧章。数年来遇有传教夷人。俱经解回。交该国领事官收领。从无陵虐情事。今因广东匪徒马子农、在广西西林县犯案惩办。口□佛夷疑为该国传教之马神巫。致生嫌隙。如果不信。亦惟有请旨、再饬新任总督秉公查明。岂能因彼一面之词。遂谓中国残忍。即如该二国掳去叶督。此时伊国公使登岸。我国何难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