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不可如文煜之过涉拘泥。亦不得因弁兵挟制。漫无稽查。总期大功速蒇。则费少而省多。朕亦不以例案相绳。若日久耽延。岂能不加以裁抑。前降谕旨甚明。谅该大臣等必能仰体也。至文煜前奏、放饷月分。划清界限。系为报销时易于核算。并非将旧欠概行停止。该弁兵等、何以妄生疑谤。此后应如何办理之处。著何桂清督饬接办之员。酌核妥办。其湖南营兵张世瑚、恃众抗违。本应即行正法。既据该大臣讯明。尚无殴官纠众情事。著免其一死。即照所拟发落。嗣后仍当严明约束。毋使弁兵恃众滋事。致干咎戾。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又谕、李孟群奏、筹办六安剿匪情形。并请济饷拨兵一摺。该藩司、派赴固始援剿兵勇。前已谕令英桂、就近筹款接济。俟山东解到饷银。即可归款。英桂接奉此旨。谅已遵照办理。山东饷银三万两。前据崇恩奏称、业经照数起解。此时计已到豫。则赴固兵饷。当可无虞缺乏。李孟群存营兵勇。尚有六千余名。所需兵饷。叠据英桂奏称、拨银五千两。官文奏称、拨银一万两。均于正月初旬起解。四川省先拨饷银一万两。道经楚省。官文并非截留。此后川省拨饷。即可接济该藩司军饷。至楚省派舒保、赴麻城防堵。原有步队三千余名。赴援光固之兵。据奏祇带马队二百。因其不成一军。已谕官文酌添步队千名。相辅而行。此时舒保、当已带兵前进矣。该藩司现带兵勇。为数尚不为少。著即照所请。督同将弁。认真剿办。先清一路之贼。能将六安克复。再图进取。与胜保等会合。则兵力较厚。互为声援。奏功自易也。  

○闽浙总督王懿德等奏、闽省官钱局舞弊、请将职员程祖炳等革审。以肃圜法。得旨。著从严讯究。必有串通委员情事。勿得稍事瞻徇。  

○命江苏布政使文煜、来京。以按察使王有龄、为布政使。苏松太道薛焕、为按察使。  

○云南鹤丽镇总兵官余万清、因病解任。以贵州定广协副将周天培、为云南鹤丽镇总兵官。  

○以克复江苏镇江府城。赏副将朱承先、游击陶茂森、马得昭、都司冯观胜、陈超宗、守备戴佐英、巴图鲁名号。员外郎史致澐、知府丁溥、同知刘希瀛、李曾裕、副都统巴栋阿、参领常亮、游击周朝安、守备关松志、朱永发、沈正杰、蔡秉志、胡吉升等花翎。知州萧培基等蓝翎。余加衔升叙有差。  

○以江南江浦剿贼出力。赏协领舒通阿、都司王希堂、巴图鲁名号。守备许得等花翎。余升擢有差。  

○以贵州安顺等处剿匪出力。知府刘书年等、加衔升擢有差。予思南阵亡知府福奎、府经历钟策勋、教谕孔广燮、守备陈士蛟、把总赵以成、祭葬世职。举人金世瑞、赏恤加等。  

○予江甯阵亡游击张成伍、守备杨恒山、把总向国秀、王天爵、外委金世柱、祭葬世职。  

○癸丑。春分。朝日于东郊。遣成郡王载锐、恭代行礼。  

○孝淑睿皇后忌辰。遣官祭昌陵。  

○谕内阁、王懿德奏、请将运员等开复处分等语。前因台湾米石。运赴天津。致有疏失。经该督先后奏参。将委员福建候补县丞余辰、革职。并将署浙江温州镇总兵叶炳忠、温处道俞树风、交部议处。兹据奏称、该参员余辰、已将应交米石银两赔补呈缴。叶炳忠、俞树风、于被参后设法催趱。首倡捐赔。均属尚知愧奋。余辰、著开复原官。仍留福建补用。叶炳忠、俞树风、原参降级处分。著一并开复。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何桂清等、叠次奏报、<口英>咪口□佛三国夷酋。投递照会。欲于二月中旬。来上海议事。并称如逾期不与会议。即由上海前赴天津。当经谕令何桂清等、详加开导。令其听候广东查办矣。夷人占踞广东省会。掳劫督臣。业经简授黄宗汉、为两广总督。驰赴广东。相机办理。该夷照会内所称。欲赴天津。自系虚声恫喝。藉肆要求。惟既有此语。亦难保其必无是事。设令一旦驶至天津。恐亦非从前安静情形可比。天津系畿辅重地。亟应严为之备。著谭廷襄、传谕乌勒洪额、并督饬天津镇道等、于海口各要隘。不动声色。严密防范。如果夷船驶到。须先严禁沿海居民。毋得接济食物。私通贸易。使其不能久留。一面派委妥员。与之理谕。令其驶回广东。听候查办。届时观其动静。密奏请旨。将此谕知谭廷襄、并传谕乌勒洪额、达年知之。  

○又谕、前据何桂清等奏、<口英>咪口□佛各夷酋。投递照会大学士裕诚各件。欲于上海更议条约。当令裕诚、将不能照覆之处。知照何桂清等。并谕该督等、晓谕该夷。令其仍在广东听候黄宗汉查办。此时黄宗汉、计已早抵常州。与何桂清会晤。一切情形。自已知悉。该夷等所诉各情。皆系一面之词。明知称兵肇衅。其曲在彼。而处处以叶名琛为词。总欲归咎中国。以遂其婪索之私。察其情形。似难理谕。前此寄谕罗惇衍等、令其联络绅团。将该夷驱逐出城。然后与之理论。如果绅民合力。该夷稍知畏惧。黄宗汉到后。外示兵威。内借民力。与之讲明利害。事机尚可转圜。若该夷不遵晓谕。竟来上海。该处为海运关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