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逆回势盛。即良回亦必被其所胁。尤应设法开导。谕以现在止办戕官扑城之匪。与良回无涉。使之不相附和。一经解散。则其势自孤。该侍郎所保前任知府彭崧毓、现在是否尚在云南。如未回籍。即可令其随同防剿。其在籍侍郎黄琮、御史窦垿、总兵周凤岐、即著会同各地方官。筹办乡团。以佐兵力。恒春现在贵州。前已有旨、谕令酌度缓急。如黔省事有就绪。即速折回云南。现在事机紧要。该督是否回滇。抑或札商文祥、舒兴阿、妥筹布置。俾两省军务。各有把握。不致顾此失彼。并著恒春迅速具奏。至该侍郎所劾前任东川府知府汪之旭、于回民争厂。烧杀城外百余村。仅办匪首马二花、与之讲和。前任迤东道潘楷、极力袒护。以致势更猖獗。又署楚雄府知府崔绍中、助回匪而剿临安民人。撤乡团而募回匪守城。致有扑城之祸。著恒春等查明参奏。毋稍掩饰。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  

○以散秩大臣载崇、暂署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甲午。上诣安佑宫行礼。  

○遣官祭昭忠祠。  

○谕内阁、都察院奏、河南监生袁守愚、以抢杀埋冤等词。遣抱告赴该衙门具控。此案河南新蔡县捻匪李殿木等、纠众杀毙袁加斌等十八命。控经三载。何以犯无一获。据控捕役吴秉东等、与捻匪句通。匿案不详。并控该县有捏报练勇。浮收税银。并令伊子、与门丁夥卖仓谷等情。若不从严参办。何以戢凶暴而禁贪污。著英桂督同臬司、亲提人证卷宗。秉公严讯。按律定拟具奏。又该监生黏呈捻匪抢杀各案。并著该抚饬属查拏。严行惩办。  

○又谕、都察院奏、四川鱼通长官甲木参功布等、以夺袭吞业、被诬激变等情。遣抱告赴该衙门呈控。此案穆坪土司、承袭宣慰使、蚤已断结。何以该长官复以夺嫡具控。其逃犯喜乐七力自戕一案。既非该长官谋害。何以坚参生朗多吉、复行翻控诬陷。是否该土司恃强陵弱。抑系该长官挟嫌妄控。均应彻底根究。著交乐斌亲提人证卷宗。秉公研讯确情。据实具奏。  

○命江南提督和春、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补行咸丰二年浙江军政。卓异官九员。罢软官一员。浮躁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分别议叙处分如例。  

○乙未。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谕军机大臣等、据户部奏、请碾运四川米石、以实京仓、并遵议龙启瑞奏、采买北省米石各一摺。本年江浙两省。雨泽愆期。来岁海运漕粮。恐难足额。该部所请、碾运四川成都等属仓谷。聚于重庆。由嘉陵江、运至陕西凤县之南登陆。再由渭水运至潼关厅、入黄河。沿河东下。至河南孟县之东北入湨河。又北入济河。入丹河。即由河南山东运道、以达通州。藉济仓储。并请照龙启瑞所请、于陕西省城。设局劝捐。并先行筹款采买。由渭河运至潼关。沿河而东。以抵武陟。由武陟陆路运入卫河。即由临清运通。其河南之怀庆彰德等处。皆有粮石可买。应请劝捐和籴等语。均为亟筹积储起见。惟川陕运米至京。事属创始。该部所指运道。有无阻碍。其舍舟登陆。雇船装载。并一路应需经费若干。均应先为筹及。著乐斌、吴振棫、英桂、按照摺内所陈。详细体察情形。妥速议奏。至四川仓谷。现可碾运若干。陕豫二省。采买劝捐。就现在地方情形而论。有无窒碍。并如何酌议章程办理之处。著一并妥议具奏。京仓储备。关系紧要。该督抚等、务当实心筹画。以济时艰。毋得空言塞责。视为具文。户部摺著钞给阅看。将此各谕令知之。  

○引见翰林院保送御史人员。得旨。钱桂森、林之望、陈浚、赵树吉、彭瑞毓、刘成忠、苏仲山、俱著记名以御史用。  

○江南提督和春奏、三河吃紧。捻势复张。未能前赴丹阳。得旨。据福济奏到。已将江南实在乏人。欲命汝统帅情形。详谕汝等。著仍遵前旨。  

○河南巡抚英桂奏、汝甯府知府廖甡、完缴夔关摊税银两。得旨廖甡、著开复顶带。所缴之项并准留于豫省支用。  

○以两淮各场被旱。命留淮北折价银一万两。抚恤灶丁。  

○丙申。上幸静明园。  

○谕内阁、前因曾国藩、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欺饰各款。当经降旨将陈启迈革职。交新任巡抚文俊查办。兹据文俊逐款查明核奏。如赵如胜都昌败挫。及吴锡光克复饶郡、赴援义甯各情。均与原奏相符。并无虚饰。至陈启迈、咨请曾国藩豫筹军饷。系因库款支绌起见。并非不肯给饷。其调派罗泽南一军。及议暂停成造战船。与曾国藩往返商酌。意在设法变通。义甯被围。曾经派员救援。南康等缺。亦经委员接署办理尚无错误。惟该革员、于吴锡光所带贵勇、与龙泉勇互相争斗。戕害多命。虽经拏获、首犯正法。并未奏闻。究属不合。万载县匪徒。入城抢劫。该县知县李峼、匿不禀报。事后始请解任。先未查明参奏。又义甯保举案内。陈启迈将伊幕友陈本淳、胡应奎、列名保奏。虽查非冒滥。惟不知引嫌。均属不合。陈启迈业经革职。著毋庸议。即行饬令回籍。  

○谕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