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夷人慑服。而释回召贺白之后。不致别生事端。则竟宜将召贺白释回。倘刀派春不克树立。其头目圈冒等具呈。或即系召贺白余党指使。应仍收禁省城。以杜滋事。得旨、这所奏是。依议。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年。庚申。三月。丁巳。礼部议覆、国子监奏南学学规各条。一、六堂助教、学正、学录、等官。课士宜严。应分别功过。列入京察。其怠惰不职之重者。即行题参。一、肄业诸生。宜严出入。应设立档册。每日轮派助教等官稽察。月终移送监丞呈堂查核。一、教课诸生。以实行为先。如有剽猎浮华。不修实行者。堂师等。即令出学。一、期满诸生。即咨部出缺。不得仍准留监。致阻后来之路。一、考课之法。祭酒季考。司业月课。出四书题一道。五经讲义题各一道。治事策问一条。六堂月课。亦照此例行。一、考试等第。文理平常者。于一二三等之外。另列为附三等。如两次考入附三等。即行扣缺另补。均应如所请。但考校文字。或有一日短长。尚非行谊不检者比。嗣后如有屡次考列附三等者。即系不可造就。应准扣缺另补。如或因附三等两次。愧悔振拔。后来考居优等者。犹当曲为成就。未可轻弃。从之。  

○戊午。直隶总督孙嘉淦奏、请将已故督臣李卫。入祀贤良。以彰循绩。得旨、李卫著照该督孙嘉淦所请。入直隶贤良祠。李卫系皇考简用之大臣。扬历中外。屡任封疆。宣力多年。勤劳素著。亦应入京师贤良祠。著九卿会议具奏、  

○以青海办事副都统巴灵阿。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调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德敏。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以一等子达勒党阿。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己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浙江湖州府属之归安。乌程。二县。于乾隆三年。曾被雹灾。朕已加恩分别蠲免。带徵改折。以示优恤。惟有漕粮。并改徵正耗灰石行月食米。共七千九百三石五升零。漕项漕截等银。四千一百八十九两六钱零。定例不在蠲免之内。朕思乾隆三年。归安。乌程。二县。被灾颇重。收成歉薄。四年虽称丰稔。而民间元气。一时未复。今以一岁所入。既完本年额赋。又完缓徵带徵各项。民力未免艰难。著将此二县乾隆三年分。被雹田亩之漕项银米。分作五六七三年带徵。俾闾阎力量宽纾。从容完纳。该部可即传谕该督抚知之。  

○转刑部右侍郎王安国、为左侍郎。以太常寺卿杨嗣璟、为刑部右侍郎。  

○以通政使德尔敏、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命工部右侍郎许希孔、同内阁学士张照、办理武英殿事务。  

○庚申。上幸山高水长、演耕。  

○辛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今日都察院因红带子弘暲等。恳请迎养嫡母。查克丹即接呈转奏、夫迎养嫡母。乃是好事。朕若不允。是不能成人之孝矣。但其中情节。宗人府该旗。无不备知。今朕面询查克丹云。汝摺内但称弘暲等。曾在宗人府具呈。宗人府不曾接奏、至伊等曾在该旗具呈与否。汝亦曾查明否。查克丹回奏、未经询问。不知曾否具呈等语。夫都察院为申冤理枉之处。若人在宗人府具呈不接。该旗具呈又不接。都察院原可代接转奏、未有不经该旗。而都察院竟代人奏事者。且自查克丹为左都御史以来。为人所申者何冤。所理者何枉。而亟亟代人奏闻此事。查克丹原系庸碌无能之人。伊何敢冒昧代人奏此等事。且宗人府托故不奏、亦知其不应代奏耳。乃查克丹并不询其曾在该旗具呈与否。辄为代奏、明系受人指使。且引锡类之文。令朕不得不从。即此岂查克丹意料所能及。查克丹著革职。交部严审。其与何人商量。受何人指使之处。该部必将情由究出。定拟具奏、弘暲等。乃身获重罪之人。朕即位以来。格外加恩。给与红带子。并赏以田宅。乃伊等不知感恩守分。仍复生事。看来终不安静。著该旗严行管束。如再有生事之处。朕惟该旗大臣是问。  

○又谕军机大臣等。托时题请粮船副丁。管押回空。准带土宜二十担。免其输税。部议不准。甚是。托时将从来未行之事。欲变更成例。取悦于细民。甚属不合。尔等可寄信申饬之。  

○授多罗贝勒弘明女为郡君。婿已林头等台吉丹进为多罗额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