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犯斩犯九人。绞犯三人。服制斩犯二十四人。绞犯一人。云南斩犯七人。贵州斩犯五人。余三十四人、予勾。  

○谕、嗣后秋审朝审情实官犯。有经十次未勾者。著刑部查明。改入缓决。但官犯非常犯可比。既改缓决后。如遇应查办缓决三次时。不得与常犯一例减等。其中或有应行宽宥者。候朕随时特降谕旨。  

○又谕、据保定府城守尉乌林泰、奏请来京陛见。城守尉等、令其与副都统等、一体三年一次奏请陛见者。缘各处城守尉等。不能常得瞻仰朕颜。是以三年一次具奏请旨。若保定府城守尉。凡遇朕临幸各处。皆至行在接送。每年俱得瞻仰朕颜。且有召见者。昨朕恭谒陵寝。伊尚随行。岂他处城守尉可比。乌林泰亦拘泥成例。奏请陛见。显系粉饰。并非出自诚心。乌林泰、著饬行。  

○丁酉。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曰、永德等具奏、福州驻防兵丁所拴马匹。设立官圈餧养一摺。将原案重复引入。以无紧要之语。哓哓叙述。而于此案事理。仍未能声叙明白。永德虽非能事之人。然承办事件亦有年矣。何竟不晓事至此。永德、著饬行。  

○戊戌。谕、本日吏部将仓场侍郎咨送押运漕船之江西同知刘国烜、湖北通判福克精阿、州同李超玠、带领引见。本年漕务早竣。该押运官何以迟至今日。始行引见。殊属迟滞。据吏部堂官查询。有仓场给咨本迟者。有该员称病未即到部者。各官于引见后。由陆路赶赴前途押回等语。漕船抵通。其押运各官。既经粮石交清。该仓场侍郎、自应将该员等、即日给咨送部。该部亦即带领引见。俾得及早押送回空南下。刘国烜等、何以俱迟至半月余。方为送部。且既经押重运而来。即当押回空而往。嗣后漕艘抵通。粮石交完后。所有应行送部之运员。该仓场侍郎、即行给咨送部。该部亦即循例带领引见。著为令。  

○又谕曰、户部尚书果毅继勇公丰昇额、秉性忠诚。奉职勤恪。昨以副将军征剿金川时。殚力宣忱。奋勇著绩。能承父志。以绍祖风。深可嘉尚。是以降旨于伊所袭果毅公爵、加赏继勇之号。以奖勋劳。伊年力富强。正堪任使。乃于前月忽遭沉疴。即派太医院堂官诊视。频加存问。兼赐人薓。以冀速痊。兹遽闻溘逝。深为轸恻。已加恩赏给经被。著派散秩大臣一员。侍卫十员。往奠茶酒。并著加恩晋赠太子太保。所有应得恤典。仍著该部察例具奏。  

○又谕、我朝定鼎之初。额亦都巴图鲁、曾立大功。因系勋旧世家。其子孙累世。俱有为领侍卫内大臣者。今丰昇额所遗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员缺。著加恩以特成额补授。特成额奉到此旨。即著来京。  

○又谕曰、原任尚书丰昇额、代伊父阿里衮、应赔未完银二千七百五十余两。著加恩豁免。  

○又谕曰、福隆安、系镶黄旗满洲。现管本旗事。其正白旗满洲都统员缺。著福隆安调补。所遗镶黄旗满洲都统员缺。著阿桂调补。  

○又谕、据伯忠奏称、回部郡王额敏和卓病故。额敏和卓、效力有年。今闻溘逝。深为轸念。著加恩赏银五百两治丧。并派伯忠、往奠茶酒。其所赏银两。即由彼处库贮银两内支给。  

○调刑部尚书英廉、为户部尚书。仍兼管刑部事务。以仓场侍郎德福、为刑部尚书。  

○以户部侍郎和珅、为步军统领。  

○己亥。谕、四库全书馆进呈李廌济南集。其咏凤凰台一首。有汉彻方秦政、何乃误至斯之语。于理不顺。因检阅北史文苑传叙。亦有颉颃汉彻、跨蹑曹丕之句。韵府因而录入。均属未协。秦始皇焚书坑儒。其酷虐不可枚举。号为无道秦。后之人深恶痛绝。因而显斥其名。尚无不可。若曹丕躬为篡逆。称名亦宜。至汉武帝在汉室。为振作有为之主。且兴贤使能。独持纲纪。虽黩武惑溺神仙。乃其小疵。岂得直书其名。与秦政曹丕并论乎。且自古无道之君。至桀纣而止。故有指为独夫受者。若汉之桓灵。昏庸狂暴。遂致灭亡。亦未闻称名指斥。何于武帝转从贬抑乎。又如南北朝。彼此互相诋毁。南朝臣子。称北朝主之名北朝臣子。称南朝主之名。宋之于金元。金元之于宋。亦然此皆局于其地之私心。虽非天下之公。尚无伤正理。若李延寿、乃唐臣。李廌、乃宋臣。其于中国正统之汉武帝。伊祖未尝不为其臣。岂应率逞笔端。罔顾名义。轻妄若此。且朕御制诗文内。如周程张朱。皆称为子不斥其名。又如韩昌黎、苏东坡、诸人。或有用入诗文者。亦止称其号而不名。朕于异代之臣。尚不欲直呼其名。千古以下之臣。转将千古以上之君。称名不讳。有是理乎。朕命诸臣办理四库全书。亲加披览。见有不协于理者。如关帝旧谥之类。即降旨随时厘正。惟准以大中至正之道。为万世严褒贬。即以此冲是非。此等背理称名之谬。岂可不为改正以昭示方来。著交武英殿、将北史文苑传叙。改为汉武。韵府删去此条。酌为改刊。所有陈设之书。悉行改补。其李廌集、亦一体更正。并谕四库全书馆臣等、于校刊书籍内。遇有似此者。俱加签拟改。声明进呈。毋稍忽略。将此通谕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