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于屯军者甚微。而关系苖疆者甚大。不可因屯军一时之感激。而不为苗疆久远计也。该督身任封疆。何乃见不及此。一任属弁等怂恿。遽尔准行。殊属非是。已谕开泰、令就近饬该道等、即行停止。可即传谕硕色知之。  

○御史欧阳瑾奏、科场定例。凡开列具题内外帘官员。俱于初六日黎明入朝候旨。派出、即行入帘。近科派出之员。每在家探听。迟至午后。始齐集入闱。虽片时迁延在外。而接会亲友。恐滋弊端。请敕礼部、有宣旨不到者。一面参处。一面请旨更换。其不在开列内派出者。该部即差人往传。至闱中缮写进呈朱卷。及付梓者。考官滥行改削。多与原卷不符。请于揭晓后。核对原卷。有改削过三五十字者参处。得旨。这所奏是。著照所请行。  

○镶白旗三等奉国将军宗室成任、乞休。以庶子永俊、照例袭封奉恩将军。  

○辛酉。谕军机大臣等、湖南巡抚范时绶奏、于善化县、访获蕲州奸民张汉元、供系罗田匪犯马朝柱、头人张锡士、手下之人。根追马朝柱下落。据供、见张锡士说、马朝柱现在天堂寨山下南边大合庵内躲住等语。马朝柱系叛逆首犯。断不得使之漏网。该督等办理此案。何以尚未弋获。著将范时绶原摺、钞寄该督等阅看。该处是否有大合庵。曾否严加搜捕。不得因正修等、已经正法遂将首犯付之通缉虚文了事也。寻湖广总督永常奏、臣密委员弁驰赴天堂寨山下。该处并无大合庵。亦无马朝柱踪迹。复准南省咨解张汉元等、亲提研讯。审系贩鬻愚民。其供出之张锡士等。查明亦非逆夥。立即省释至马朝柱、现在严督务获。得旨。览奏俱悉。  

○御史陆秩奏、每岁旗丁纳粮。一应气头廒底鼠耗等项。每石加收二斗五升。内有四升七合八勺。以备晒扬折耗。臣闻漕米兑仓。必先晒扬乾洁。始行交收。若再徵此项耗米。未免额外重出。请免其交纳。至旗丁于水次收粮之日。恐因晒扬收兑。遂藉口交米艰难。百法苛求。势必运官刁难州县。而州县刁难百姓请令有漕地方督、抚、粮道、饬各该州县、及运弁等、徵收漕米。毋得额外诛求。得旨。所奏谕令收漕州县、毋得留难之处。是。著照所请行。余著议奏。寻仓场侍郎鹤年奏、漕艘在通交米。惟霉变过多者。始令晒扬。余即起兑。并非逐帮逐船概行晒扬。今御史陆秩、请将原晒扬米免收虽为惜丁起见。但此项原在每石加耗二斗五升之内皆闾阎惟正之供。非旗丁自行捐备。况除去各色耗米外尚余三升八合。仍折给旗丁作回空之用。若并将此项耗米免交。统计全漕约十六七万石。是以国家额徵之正供。为运丁格外之盈余。于正项有亏。于小民无补。自应仍旧徵收。下部议。寻户部议、每年全漕数百万石。势不能尽行晒扬。若并免交此项耗米。恐晒扬未必尽净。而正项反致亏缺。请嗣后验看米色。如果乾洁。毋庸晒扬者。即行起卸。将原备晒扬米一并交纳。作正支销。其潮湿者。责令晒扬。计每石折耗若干。将原备米抵补足额。不敷令旗丁买补。从之。  

○壬戌。兵部议奏、各省海洋巡哨。向例止每年春秋二季。派拨官兵巡查。并未有指定地方。克期会哨之例。前据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令闽浙两省镇臣、总巡洋面。定以两月、与邻省总巡官兵。会哨一次。其分巡营员一月会哨一次等语。经臣部令该督、会同闽浙两省水师提督、妥商。并通行广东、江南、山东、沿海各将军、督、抚、提督、议覆。据原任山东巡抚准泰奏、东省登州镇水师营、分南北东三汛。派拨官兵出巡。向例不与邻省会哨。又两江总督尹继善、会同江苏巡抚庄有恭、原任松江堤督武进升、调任京口将军萨尔哈岱奏、江省苏松、狼山、二镇、各有分管洋面。每年派定将备、按季轮流巡查。毋庸另立章程。又喀尔吉善会同福建水师提督李有用、原任浙江提督吴进义奏、海洋会哨。必择安稳岛澳。寄碇避风。今议于涵头港、镇下关、铜山大澳、大洋山、九龙港、沙角山、等处令闽浙两省镇臣、会集巡哨。但海洋风信靡常。不必限定两月一次。遇会哨之期。先遣标员、前往指定处所等候。如两镇未能同时并集。即先后取具印文缴送。总以上下两镇、必赴指定之地为准。违误立参。至分巡洋汛。相去本非甚远。可一月会哨一次。又两广总督阿里衮、会同广东巡抚苏昌、调任广东提督林君升奏、粤东海道绵长。且与闽省连界。向未定有会哨之法。请照闽浙两省一例会哨。均应如所请。令各该督抚等、严饬总巡各镇、及分巡员弁、实力奉行。从之。  

○宗人府府丞王会汾、乞假养亲。允之。  

○癸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胡宝瑔奏称、捕蝗之事。将次完竣。现往大城、霸州、一带覆勘。俟立秋以后。蝗不复生。一无遗患。再行奏明回京等语。今交秋已经数日。尚未见到。想覆勘事犹未竣。抑或别有萌生之处。深廑朕怀。再盛暑炎蒸。旬余未得雨泽。田禾光景若何。急于望雨否。一并传谕询问。著即速据实奏闻。寻奏、臣由大城、文安、等处覆勘。间有蝻子续生。立为扑除。现往宛平县之卢沟桥东南等处搜捕遗孽。一二日内即可竣事回京。至臣沿途